继成功绘制世界首幅1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图,牵头完成世界首套30米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之后,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宫鹏及其团队今年开始与商汤联合做全球3米分辨率的地表覆盖图。
在WGDC2020上发表有关城市遥感监测、模拟与城市体检的相关演讲后,宫鹏与泰伯网记者进行独家对话。
与诸多海归学者一样,宫鹏在回国之初投身教育和科研,亲历了中国遥感事业的成长与壮大。
2004年,宫鹏被任命为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于推动遥感定量化前沿科学问题的解决。2008年,协助北京师范大学建成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2009年起,协助成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也是在那时,时任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宫鹏开始思考遥感的发展方向。他认为遥感发展必须需求牵引、技术推动,以有效应用为最终目的,并开始启动全球遥感制图工作,推动、开展30 m分辨率的全球地表制图研究。
直到今天,世界首套30米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完成,宫鹏依然提倡遥感要有用。“遥感应用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现在大家都觉得遥感太高大上,门槛太高,好多人用不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遥感用起来,而不是去追新的名词,把它给美化。”
“实际上我们国家一年能获取上百万景遥感影像,随着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存储就成了问题。然而数据在一个地方存了以后,大部分个人或单位都没有办法共享。”
当下的现状是,数据存在我国不同的主管部门,如环境、应急、海洋气象等部门都在收集自己的数据。“有的管理得好一些,有的管理得弱一些,用得也参差不齐。很多地方拿了数据,听不到下文了。”
数据处理和共享便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有些部门可能由不擅长处理数据的人做分析,有些可能使用着不合适的分析工具。毕竟会处理数据的人才有限,多头处理的结果是谁都没处理好。越着急数据越处理不好,越处理不好越拿不出手,越拿不出手越难以共享。一年上百万景卫星影像采集回来,能用的寥寥无几,这严重制约了数据的使用。”
宫鹏指出,最好由擅长处理、分析数据的人将数据处理好,再把它存起来,形成一个让大家容易共享的渠道。
由于容量很大,团队基于亚马逊云服务(AWS)完成了此次新一代中国地区地球观测数据集。
“数据在亚马逊AWS平台生产好了后传回来,如果只用一台机器需要2000多天。虽然国内有华为云、阿里云,但他们还在积累技术努力追赶。相比之下,国内在云平台上开放的中国国境以外的数据,一天允许下载景像数量有限。全世界陆地面积需要成千上万景图像覆盖,一天只允许下载几景影像,时间成本都是问题。” 宫鹏称,“当下要用的时候,国内的技术没有办法满足大量的遥感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
只不过从上云的成本来看,价位依然居高不下。“我们现在存储在亚马逊云上面的数据,一天要交1万块人民币,这个成本在国内也不一定便宜到哪去。”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