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刘奕夫:武大吉奥“厚积薄发”

在众多GIS企业里面,吉奥最大的区别在于,从数据获取到数据生产加工再到数据入库、应用系统建设,整个产业都比较全。2008年我们进入吉奥后,对战略进行了调整,把地理信息软件产品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深入到几个重点行业发展—GIS软件只是基础,不跟行业结合没有实际效用。

  2008年,武大吉奥技术有限公司经过新一轮的增资扩股,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次年,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3551人才计划”启动,刘奕夫作为首批唯一一位管理型的高层次人才被引入,并正式出任武大吉奥总经理。

  2009年底, 吉奥自主研发的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软件GeoGlobe入选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基础平台软件,为“天地图”的上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0年,GeoStar和GeoGlobe中标业界备受瞩目的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化建设项目“SG186工程”,成为唯一被采用的国产GIS软件平台。

  是什么力量使武大吉奥屡获佳绩?在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刘奕夫的语言始终平和,没有慷慨激扬的讲述,也没有多余的溢美之词,但在谈到吉奥的未来时,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笃定和坚毅。他说,吉奥就是为我准备的,而我也一直在等待这一刻。不知不觉中, 我们感受到“厚积薄发”中蕴藏的无限生机和强大力量。

泰伯网

“厂商如果没有把地理信息共享与建设理解清楚,就无法跟紧服务模式的转变”
——武大吉奥总经理刘奕夫

  《3S新闻周刊》:前几年,吉奥似乎经历了一段“沉寂期”,不少人表示越来越听不到吉奥的声音了,您觉得原因是什么?现在的业务战略与之前相比,有哪些新的调整?

  刘奕夫在这么多GIS企业里面,吉奥最大的区别在于,从数据获取到数据生产加工再到数据入库、GIS平台开发、应用系统建设,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都比较齐全。但这样做也有问题——什么都做,资源就不够了。在2008年增资之前,原来的吉奥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了数据加工业务上,而导致在GIS平台上的投入不够——研发不够、项目参与不够、市场投入不够、宣传也不够,所以大家就越来越听不到吉奥的声音了。

  2008年我们进入吉奥后,对战略进行了调整,把地理信息软件产品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深入到几个重点行业发展——GIS软件只是基础,不跟行业结合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生命力。我们在国土、测绘、规划等基础行业上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在另外一些诸如电力、公安、城管、园林、水利、农业、林业等行业上也在逐步开展,但后面更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因为市场太大了,只依靠一家企业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希望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共同推广行业市场,共同做大做强。

  可以说,现在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路线相比以前更为清晰了。

  《3S新闻周刊》:您当初为何从IT行业进入地理信息行业,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选择吉奥?

  刘奕夫 2004年起,我开始进入IT行业做政府信息化建设。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发现,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要做业务而做项目,还需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便无法和其他企业相区别,更谈不上持续发展。于是,在2004年做公安行业的应急指挥系统时,我们将三警合一,完成了警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调度系统的开发,这样就有了一定的行业积累。然而,这样做虽然有效区别了其他IT信息化企业,却仍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利用别人的平台——都是在给他人做嫁衣。其后,谷歌、微软这样的IT巨头都相继推出了互联网地图,运营商也纷纷加入,很快就把大家的观念带动起来了。我也深刻地意识到,未来很多相关产业都将与地理信息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并不仅限于政府信息化建设,还包括电力公司、物流企业、保险公司等专业公司,甚至还包括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应用。因此,我看准了这个时机,毅然从IT行业走进了地理信息行业。

  此后,我们对多家企业了进行了评估,最终选择了和吉奥合作。主要是认为它成立早,基础非常好,有武汉大学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强力支持,技术雄厚、人才众多;公司的产品体系覆盖了完整的服务链,行业应用也比较广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地理信息的采集、管理、共享都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还有很多成功的行业应用案例。这个企业几乎就是为我们准备的,双方面谈也比较愉快,从正式开始接触到最后敲定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3S新闻周刊》:随着“天地图”的上线,吉奥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请您谈一谈参与“天地图”建设的过程?

  刘奕夫2009年下半年,GeoGlobe参与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选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司参与了包括国家主节点的建设,包括公众版和政务版,这也充分证明了国产软件和技术能承担国家级大型应用和支撑国家级海量空间数据管理。

  2010年4月27日,国家测绘局发出关于加快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通知,正式启动“天地图”建设。到6月份,基本建成“天地图”测试版,并完成了域名申请和网站备案,通过了地图审核。

  为做好这件事情,我们从08年就开始积极准备。最早在黑龙江测绘局做了第一个试点,成功通过了项目鉴定,为进一步完善、改进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资源,最终得到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认可。

  《3S新闻周刊》:当时参加“天地图”平台建设测评的软件有很多,为什么GeoGlobe能够脱颖而出?

  刘奕夫我觉得核心在于对平台的理解。只有把这件事理清楚了,才能知道如何把整个服务模式关联起来,然后才能知道在技术层面如何协作、实现。很多人都能做出三维地球,但公共服务平台绝对不只是三维地球。我们在正式的平台建成之前做了很多工作,建成了不少省市级平台,因此对什么叫地理信息共享理解得比较透彻。事实也证明,在选定用吉奥的软件之后,我们只用了两个月就把平台建立起来了。

  厂商如果没有把地理信息共享与建设理解清楚,就无法跟紧服务模式的转变。当主管部门需要产品的时候,无法立即拿出一个成熟的系统。而这套思想和体系我们在做省市级平台的时候就基本形成了,而一旦有需要时就能拿出来并立即部署上去。因此,最终结果显而易见。

  《3S新闻周刊》:除了“天地图”已经上线之外,全国各地的分节点平台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根据吉奥以往参与平台建设的经验,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刘奕夫到目前,我们已经全部或部分参与的省市级平台大概有黑龙江、山西、福建、江西、上海、齐齐哈尔、南京、泰州、徐州等省市。从这些省市的情况来看,建立节点最根本的是两个观念的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单位能否实现跨部门协调协作;一是能否解决数据的保密性和应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有些地方部门在建设项目的时候难免有后顾之忧——万一资金申请下来了,东西做不好怎么办,或者根本做不成怎么办?这就使得地方部门在申报项目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决心和信心。

  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转变:一是国家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天地图网站数据发布,保密性问题也开始逐步解决;二是部分省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跨部门的协调已经实现;这两个关键性问题一解决,各地主管部门的观念一定也会得到相应的转变,我相信下一个阶段的步伐应该会来得更快,但也建议各地按照国家提供的标准更规范地建立平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3S新闻周刊》:您认为目前影响吉奥发展的因素,或者对行业的期待有哪些?

  刘奕夫GIS产业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其知名度虽然较前两年有了很大的增长,但行业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这就产生了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在软件系统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比如,建一个大的系统,需要对软件、硬件和数据加以整合,现在投入最大的恰恰是创新性最小的数据部分,这就导致即使花很多钱搞信息化,却给了最具创造力的软件最小的估值。

  其次,仍有不少行业部门迷信国外的软件产品,这就直接打击了国产软件和技术的发展。但事实上,现在国产技术和软件的发展已经足以解决国内的各种问题,而且本地化的服务更及时更完善。因此,要想国有软件有较快的发展,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歧视国产技术的思想。

  最后,相关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我们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那些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市场运作,还了解销售技巧的高端人才非常缺乏;与此同时,我们的项目收入又太少,无法高薪聘请国际性高端人才,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3S新闻周刊》:说到人才,新吉奥有怎样的“人才观”,如何保证企业的领先性? 对毕业生有何建议?

  刘奕夫第一,正确看待人才。人才是企业的财富合资本,尤其做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所以,在人才的投入方面就应该像投入办公场所和生产设备,一定要投入到人才手上,包括资金和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

  第二,从长远的角度培养人才。做市场和打仗一样,公司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核心队伍。因此,企业对那些从学校出来,有一定基础的人要系统地培养,一步步把他们从基础程序员培养成高级程序员,再培养成架构师,有的可以做一些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这样,这个人就是企业的,对企业的忠诚度非常高。吉奥公司里面有很多人就是从学校一出来就在吉奥发展,一步步从底层做到一定职位,对公司有向心力,有归属感。

  对毕业生而言,首先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还要能吃苦、肯学习。30岁之前,不管选择什么行业都要先学本事、积累经验和人脉;30岁之后再谈事业、谈待遇、谈发展,在此之前都是学习。而且,不管对毕业生来说,还是对出来多年的员工来说,做事情的基础是做人,把人做好才会有更多多机会。

  《3S新闻周刊》:回顾您“执掌”吉奥以来的变化,今天的吉奥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刘奕夫我们进来以后,对吉奥做了一些改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做出战略性调整,将企业从技术型逐步转变成了市场型,从以前学校单纯搞学术搞技术转向与市场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很好地保持了核心的技术研发能力,还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

  其次,对企业文化进行了职业化改造。吉奥的前身是校办企业,做技术的人才很多,但相对缺乏能把资源整合好、把公司管理好、把市场做好的人才。我们进来后花了很多精力进行职业化改造,结合到不同阶段,深入到不同部门的具体工作当中,一步步职业化员工的观念,并推动我们公司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

  再次,在企业发展方面强调市场化。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下往上做,有些垂直行业需要从基础开始积累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二是从上往下做,有的行业就要带着成功的经验和案例,站在整个行业的制高点上决策。只有依循不同行业的发展要求,才能以点带面寻求更快的发展。

  最后,投入大量资金做软件平台。定位和战略清楚了,市场怎么做也清楚了。我们认为,归根到底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平台。这就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重点建设平台。从2008年开始,我们已经增资了两次,未来还会继续投入下去。

  可喜的是,经过这些改变与投入,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成果,坚持这样一路走下去,我相信武大吉奥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