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AI寒冬、巨头挤压,旷视科技能走出“死亡谷”吗?

一级市场如此情况下,估值不低的旷视科技急于上市是否又是割二级市场投资者韭菜呢?

AI的征途是星程大海,但征途中也遍地荆棘,业内企业普遍高估值、高投入、难盈利,几家AI独角兽都在困境中求生,其他大量创业公司更将“尸横遍野”。

AI寒冬,旷视科技“被动上市”

从2019年起,曾经火热的AI受到了投资人的冷遇,不少著名AI创业公司都有1年多没有获得新的融资。但是AI独角兽们商业化落地情况并不理想,盈利无望,还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正处于特别烧钱的阶段。因此,一级市场上投资人的冷淡,让行业直接进入了“寒冬”。

旷视科技CEO印奇在今年7月份对外沟通时提到,在经历了5、6年的早期爆发期后,AI产业如今进入“深水区”,行业正处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所有的AI创业公司现在都很累,越走越重,又不得不往前走。”印奇说。而要穿越这个死亡之谷,需要3-5年时间。

国际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2019年人工智能技术成熟曲线显示,人工智能会经历的五个关键阶段,分别是技术触发期、期望膨胀期、幻觉破灭谷底期、启蒙爬升期和高原期。此时,人工智能正处在幻觉破灭谷底期,与印奇所称得“死亡谷”说法相呼应。

包括旷视科技在内的AI独角兽们在一级市场融不到资,又要大量烧钱,不得不纷纷启动或宣布上市。遗憾的是,旷视科技在苦等一年多后,港股上市依然失败。

巨头挤压,旷视科技不得不更改赛道

AI产业前景美好、不断壮大,必然吸引BAT等互联网巨头。目前,BAT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AI研发部门,百度率先提出All in AI,随后腾讯宣布AI in all,马云启动了NASA计划并创立达摩院。新巨头头条系则本身就是AI企业。

纯AI创业公司依靠纯算法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少公司选择给大型厂商做供应商,依赖大厂积累的数据资源完成算法优化,当大厂明白过来数据的珍贵,开始自研算法,赶超AI算法公司并不难,更何况巨头还掌控了纯AI创业公司需要又没有的数据。AI创业公司在巨头面前,竞争力普遍不足。

安防和金融领域是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市场份额两大主要领域,旷视科技“起家”于金融领域。2014年,旷视科技成功抓住支付宝寻找“刷脸支付”技术提供商的机会,找到了第一个商业化落地场景,逐渐在业内打开知名度,并迅速扩大市场。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服务FaceID,也成为其第一个获得成功的企业级产品,在2016年底,旷视科技开发的身份验证系统已为1.12亿人提供过服务。

不过蚂蚁金服在上个月发的声明中表示,其刷脸系统早已不再与旷视科技合作,而是由蚂蚁金服独立研发。旷视科技在阿里系的金融版图上已经出局或无足轻重。旷视科技接受过阿里系投资,后者是其大股东之一,旷视科技也不可能进入其他巨头的供应商体系。

旷视科技在金融领域已经不可能有大作为。

印奇曾表示“AI公司还没登上舞台,舞台上的还是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美团这些公司。我们还只是舞台下面的训练生。”旷视科技已经意识到自身仅仅能在巨头的身影下做些修桥铺路的工作,但即使这样的工作也充满了挑战。

2019年初,旷视科技在战略发布会上,CEO印奇宣布公司进行战略转型,发布名为河图的物联网操作系统,进军AI物联网。目前,旷视科技约有7成营收来自城市物联网领域,其客户是B端的地方政府。B端业务就意味着存在很多的定制化需求,规模化进程受限,账期长,同时面对这海康威视等旧有的行业巨头竞争,这限制了旷视科技商业化的推进。这意味着旷视科技在这一领域能否盈利、能拓展到多大规模的市场都无法预估。

可以说,虽然是业界领先的独角兽,旷视科技还没有探索出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未来能否走出低谷期、要花多长时间走出低谷期都有一定变数。

隐私或是旷视科技的隐患

9月12日,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著名投资人李开复的一句话将旷视科技推到了风口浪尖。李开复提到创新工场八年前投资旷视科技时,曾帮助旷视科技获取蚂蚁金服、美图的大量人脸数据,来进行人脸识别算法的训练。虽然旷视科技回应称,研发的是测温系统,但并未能平息用户疑虑。

无独有偶,今年2月,旷视科技被传申请了1亿元“抗疫专用贷款”,用于开发戴口罩人脸识别相关技术,戴上口罩还能进行人脸识别。这样同样引发了用户对于人脸数据泄露的不安。

人脸识别以及其他AI算法,基础都是海量的数据。目前公开信息无法确定旷视科技在获取数据中是否有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但是大家对个人隐私问题的注重和相关立法的跟进,或给为旷视科技带来“触雷”隐患。

无奈急于上市,有割二级市场“韭菜“嫌疑

印奇曾希望,有一天AI公司也可以站上舞台,不需要在舞台中央,能够站上去就够了。“过去的三次技术浪潮中,都是美国公司在做基础设施,中国公司做的都是上层应用,未来十年,中国也会出现提供基础设施的公司,虽然不一定是我们。”

可见,CEO印奇自己承认旷视科技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但是迫于资金压力,旷视科技却不得不选择上市。业界有消息称,在港股上市失败后,旷视科技规划冲击科创板。

据《财经》报道,目前行业的一些投资人开始私下交易手里的知名AI公司股份,他们发现,现有估值太高,几乎卖不出去。一家头部的AI公司,老股东想按现有估值7折转手,找不到买家,6折,且确定能很快上市,才有可能卖出去。

一级市场如此情况下,估值不低的旷视科技急于上市是否又是割二级市场投资者韭菜呢?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