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汶川地震一周年测绘保障工作纪实

  四川及时提供应急服务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测绘局行动迅速,及时提供了大量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为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灾后重建阶段,四川测绘局编制灾后损失评估图12种,印刷500份。编制规划专题图10种,印刷1万份。完成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应急测绘基准建设项目,建立起灾后重建急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体系,于2008年9月份正式免费对外启用。紧急组织生产并提供灾后重建急需的各种专题图、影像图,主要有 1:2.5万比例尺影像地图895幅、1:5000比例尺影像地图1814幅等。此外,还在都江堰开展管线测量,为北川18个乡镇的灾后重建和永久性居民安置点规划建设紧急测绘了1:500比例尺地形图。四川测绘局领导还于2008年6月专程将总价值超过500万元的最新成果资料送往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地震重灾区,有力地支援了重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当地政府领导对四川测绘局雪中送炭深表感谢。

  同时,四川测绘局还积极指导各市州测绘主管部门做好灾后重建测绘保障。绵阳、成都等灾区测绘主管部门积极为当地救灾指挥部门应急指挥和灾情调查提供大比例尺地图,深入灾区,开展重要设施形变监测,进行抢险道路测量,开展灾民过渡安置点规划选址和土地平整等测量工作。做好全国捐赠测绘仪器的接收分配工作。认真做好灾后重建测绘保障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协调对口支援的各省市测绘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工作便利,加强测绘成果的管理与服务。

  3月24日,由四川测绘局编制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专项建设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在成都顺利通过了国家测绘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目前,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专项正有条不紊地迅速全面展开。航空摄影招投标的工作已于近期完成,有关中标航摄单位已经进场开展工作。四川省第一、第三测绘工程院已经派出精干队伍奔赴测区,开展空间定位基准恢复重建工作。

  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四川测绘局在去年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专项建设工程规划,该规划于2008年7月列入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民政部编制的《汶川地震防灾减灾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国家将在2009至2010年两年时间里,总计投入2.55亿元人民币,全面恢复和重建灾区的测绘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空间定位基准恢复重建、地图测制、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灾情监测与评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其中航空摄影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卫星影像数据订购面积23万平方千米,新建改建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56座,普查新建观测各等级GPS点约800点,普查选埋各等级水准点约5500点,水准路线观测2万余千米,新测与更新各种比例尺地形图5000余幅。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专项建设工程完工后,将初步建立起四川省现代化空间基准体系,初步实现全省范围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高精度大地基准,完成地震灾区内1:2000、1:1万和1:5万比例尺地图测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省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初步建立起应急测绘保障快速服务体系。

  四川测绘局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测绘保障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四川省领导蒋巨峰、王怀臣、王宁、张东升、解洪等,国家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国家汶川地震灾害评估组组长史培军、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杨伟民等领导和专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香港凤凰卫视以及中央政府网等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广泛报道。

  陕西统筹规划实施保障

  汶川大地震使陕西40个县、320多万人受灾,房屋大量损毁,特别是农村、学校、医疗卫生单位房屋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亿元,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陕西省委、省政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优先安排农村群众住房和学校、医院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要求高起点规划,通过恢复重建,使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以学校、医院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有较大提高,地方经济特别是特色经济有较快发展。

  陕西省灾后恢复重建高起点规划的目标,对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全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陕西测绘局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及时总结抗震救灾测绘保障服务工作经验,深入灾区全面掌握恢复重建规划需求和测绘基础设施受损情况,编制了《汶川地震陕西灾后重建测绘保障规划》(重灾区)、《汶川地震陕西一般灾区恢复重建测绘保障规划》,按照“统筹协调,发挥优势;紧扣需求,有需必保;转变观念,技术创新;掌握总体,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对市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统筹规划和实施灾后重建测绘保障工作。

  从2008年7月起,陕西局组织受灾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资质单位加快推进灾区测绘基准的重建、恢复工作及灾区现势影像地图的生产制作。先后完成灾区测绘基准检测与分析工作,建成安乐河乡、宁强县、略阳县和汉中市4个临时GNSS连续运行站,作为陕西地震灾区应急测绘基准系统,提供灾后重建急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体系服务。服务范围涉及汉中市区、略阳、宁强、勉县、南郑、城固、洋县、西乡、留坝等县2.6万平方千米。完成陕西灾区中比例尺航空摄影、重点区域大比例尺航空摄影.完成陕西省灾区县域“一县一图”、灾区2.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图、部分区域0.5米分辨率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图、重点区域0.2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等制作任务。为陕西重灾区宁强县、略阳县、勉县、陈仓区制作了1:2000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为灾区凤县、陇县、陈仓区、金台区、渭滨区、宁强县、略阳县、留坝县、勉县、汉台区、城固县、洋县、佛坪县、西乡县、南郑县、镇巴县、汉滨区、石泉县、汉阴县、旬阳县、白河县等制作了1:2.5万数字正射影像图。为汉中、宝鸡、安康3个设区市的21个受灾县(区)制作了分县影像地图。

  同时,陕西局把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工程与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保障工作紧密结合,为汶川震后秦岭北麓西安市辖区内188所中小学重新选址、迁建规划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服务。

  2009年3月,对恢复重建具有基础保障作用的陕西地震灾区相关测绘成果由陕西局向社会发布。陕西地震灾区应急测绘基准系统,在2009年3月至12月期间为省内地震重灾区提供灾后重建急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体系服务。陕西省重灾区1:2000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灾区1:2.5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灾区分县影像地图等成果,在全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免费向省有关厅局、地震灾区市、县(区)人民政府、灾后重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保证了灾后重建有准确可靠的测绘基准和地理信息图件。

  甘肃高效有序进行测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甘肃省测绘局迅速启动了测绘保障应急响应预案,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测绘局的有关指示精神,迅速组织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全局上下立即调整工作重心,取消节假和双休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抗震救灾应急的20多个日日夜夜里,甘肃局共提供各种类型的地图9000多幅,近3万平方千米遥感影像,确保了救灾应急对测绘资料的急需,为抢险救援赢得了时间,突显了测绘职工的精神风貌和测绘工作的重要保障地位,受到了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省政府及灾区政府的赞扬。

  地震发生后,甘肃局立即组织力量第一时间为省委省政府、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省军区、以及省地震、民政、交通、国土、地质、建设等部门提供了涉灾地区的基本地形图、行政挂图、各种抗震救灾专题图件,确保了救灾应急对测绘资料的需求。积极协助市县为空降提供地理坐标,保证抗震救灾应急指挥、现场处理中的测绘资料急需。突击编制了震区影响范围图、灾区交通图等20多种抗震救灾专题图。突击为民政厅标编了抗震救灾民政信息专题图系列,为交通部门标编了主要交通抢修图,第一时间送省委主要领导。突击制作了汶川地震甘肃灾区三维演示系统,并及时在甘肃省政府专网上运行使用。突击编绘印制了陇南1市9县和甘南1州4县地图5110幅,冒雨急送陇南市和甘南州政府,为抗震指挥、协调和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

  2008年5月16日,甘肃省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作出的“如有可能请测绘部门对灾区进行一次航拍,防止出现救灾盲区”的批示,甘肃局紧急报请国家测绘局安排9万平方千米航摄计划。为了及时提供成果,甘肃局整合了航空摄影测量的全部力量,保证测绘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广大一线测绘职工夜以继日,密切配合,当月突击制作了重点城镇30余幅彩色专题影像图,提供救灾使用,同时把陇南部分城区影像图放到甘肃测绘网,以便社会各界查看使用。经过测绘职工加班加点突击,29日,第一批5200平方千米1米分辨率正射影像地图处理成图,及时用于救灾抢险、救灾物资运送、灾害排查防治等方面。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全局测绘职工突击110天,完成了2.5万平方千米的1米正射影像测绘。与此同时,国家测绘局还急调翼展飞机对甘肃陇南灾区20个城镇共292平方千米进行低空航空摄影,甘肃局的测绘工作也同步展开,7月上旬全部完成影像地图测绘292平方千米。这些测绘成果分批送交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局分发使用,为领导了解甘肃灾情及全面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急需的测绘保障,也全部提供给陇南市政府,在陇南灾后重建规划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发挥作用。

  为了确保第一批灾区重建工作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建设任务,甘肃局根据陇南市、甘南州电报求援农村重建测绘,立即连夜从各个测区调集技术人员,组成40个技术组,冒着余震完成了第一批221个村的全野外测绘工作,测绘成果立即提交规划建设部门使用,保证了村庄重建急需,奠定了基础,赢得了时间。

  甘肃局全局职工在抗震救灾应急测绘保障和灾区村庄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中,持续加班加点,涌现出了一批感人的事迹,特别是一些职工家在陇南重灾区,顾不上与家人联系,了解亲人的安危,个个坚守工作岗位,丝毫不放松,连夜突击制作抗震救灾测绘保障用图,各界评价极高。在大灾面前,测绘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测绘精神,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在2008年6月25日甘肃省直机关工委召开的省直机关抗震救灾暨双优一文明表彰大会上,甘肃局被评为2006至2007年度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省测绘工程院工程测量分院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党组织,蒲天瑜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遥感与地图部党支部、省测绘工程院地籍测量分院党支部荣获抗震救灾先进党组织称号,赵亚军、周全斌、丁淑萍荣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山东:施测援建北川新城

  2月27日,受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承担了山东援建的北川县新县城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

  施测过程中,每个测量工序紧密衔接、环环相扣。队员们早出晚归,中午自带馒头、方便面和矿泉水在现场用餐。同时测量队规范作业,保证质量。施测时,测量人员认真作业,确保第一手资料准确。检查人员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测量队还严格纪律,时时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抓,确保安全施测和资料保密。外业测量期间,同志们统一着装,佩戴徽标,坚持文明施测,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在援川队伍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展现出测绘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月6日,援建测量分队向山东省援建北川指挥部和北川县建设局移交了全部资料。施测总面积为7.9平方千米,完成选埋、观测一级GPS控制点59点,联测首级GPS控制点4点、三等水准网路线总长12.3千米、四等水准网路线总长33.7千米、测绘1:500比例尺地形图164个自然幅。援建北川新城测量队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常规可能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为北川新城的建设争取了时间。20余天所行里程已能往返于济南——北川。山东援建北川指挥部总指挥徐振溪说:此次援建测量工作,测绘队伍在援建工作中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了测量任务。他代表援建指挥部对测绘部门的无私援助表示崇高敬意和由衷感谢。

  常州:完成援建测绘工作

  2008年8月4日,常州市测绘院接到南京规划局的紧急通知,要求为常州市对口援建的绵竹市遵道镇进行灾后重建的测绘工作。

  由于遵道镇处在龙门山大裂带与成都平原的交界处,地震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镇区80%的房屋已经倒塌,剩余的也基本成了危房。测绘人员刚到灾区,就立刻开展工作。他们脚踩废墟,背着沉重的测绘仪器,穿梭在山间林里。他们披星戴月,到了驻地还要处理大量的野外观测数据,每天几乎要工作到深夜两三点。

  在灾区测绘的第三天,他们就经历了一次6.1级的较大余震,在场的测绘人员没有一人离开仪器,他们坚守岗位,加紧施测,为重建规划和重点援建项目提供测绘保障。

  经过8天的艰苦努力,常州市测绘院援建测绘队高效优质地完成了首期的测绘任务。一是实施了3个危险水库的地形和标高测绘工作,为水库除险和修复提供了宝贵的测绘数据。二是对抢修和新建的灾区村道实施带状地形图测绘,总长12千米。三是对破坏严重的镇区建筑、道路、河流、管线等进行全野外测绘,特别是对遵道的“百年老街”“年画村”“ 刺绣村”、临时安置板房等进行1:10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测绘,总面积达3平方千米。四是收集并制作灾前的航空影像图,位居民住宅的原址重建工作提供依据。五是测绘灾区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利用先进的GPS接收机,在遵道镇33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进行了50个GPS控制点的加密,为重建规划、重点项目施工、安置房建设提供测绘基准。

  援建测绘人员不怕困难、勇于战斗的精神受到现场指挥部的高度赞扬。

  厦门:彭州援建不辱使命

  汶川大地震后,厦门市对口支援四川彭州市龙门山、白鹿、天彭、致和四镇的重建任务火热展开。

  2008年7月20日,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接到厦门市援建办公室要求,安置点龙门山镇、白鹿镇约5平方千米重建规划区急需1:1000比例尺地形图,需立即组织队伍对援建规划区测绘。

  7月21日下午,彭州测绘援建队先遣工作组启程,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党组副书记黄荣发带队奔赴对口支援地区——四川彭州。为了赶进度,队员们每天清晨5:30起床,中午放弃休息,直到晚上9点才收工回驻地,用过晚餐后,又开始挑灯夜战,用白天采集到的数据,一点一划地勾勒着震后的龙门山镇和白鹿镇。逼真的地形地貌、准确的一房一楼、破裂的道路、伤痕累累的桥梁通过队员们辛勤的双手采集成电脑数据,完整准确地展示出来。

  在援建队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一幅幅精准的震后地形图交到援建指挥部。7月27日,龙门山镇白水河安置点约4万平方米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提前完成。7月30日,龙门山镇国坪村、白鹿镇白鹿村、水观村、镇政府所在地(含老街)约2.5平方千米地形图测绘任务提前一天完成。8月7日,援建指挥部临时追加的2.5平方千米村镇规划道路测绘再一次提前完成。8月8日,在举国喜迎奥运会开幕之际,援建队向指挥部提交了援测任务的最后一份成果,至此,阶段性紧急援测任务圆满完成。

  在这不平凡的18个日日夜夜,测绘援建队共完成市援建指挥部急需的4.1平方千米重建规划区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2.5千米村镇道路规划测绘等任务,专业技术人员日均行程约30千米,日均工作14小时以上,累计工作时间达6200余小时,测区作业面积超过16平方千米。

  重庆:对口援建崇州重建

  地震发生后,根据国家测绘局的安排,重庆测绘院承担了甘肃省陇南地区9个C级GPS网检测的外业测绘任务。项目作业区范围位于甘肃省境内南部地区,分别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定西市、陇南市和天水市。

  2008年9月9日至9月10日,重庆测绘院对汶川县映秀镇进行测区实地踏勘和技术设计。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共施测四等GPS点4点、施测四等测距高程导线网一个(计6.84千米)和RTK图根点测量179点等,共施测1:500比例尺地形图2.41平方千米。

  2008年8月25日至9月5日,重庆测绘院承担了四川崇州市文井江镇、鸡冠山乡两个地方1:500比例尺地形图灾后援建测绘工作。测区共施测GPS点78点,施测1:500比例尺地形图21个地块。

  2008年4月10日至8月28日,重庆院承担了中国石油管道完整性数据恢复项目(兰成渝段)输油管线探测任务。兰成渝管道干线总长1247.2千米,支线180.05千米。此次重庆院共施测D级GPS点18个,E级GPS点321个,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效的测绘服务保障。

  接到支援崇州灾后重建测绘任务后,2008年8月13日,重庆市勘测院工作人员到达崇州,开始了先期11个永久性安置点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工作。虽然此时距离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3个多月,但崇州仍然余震不断,阴雨连绵。测区植被茂密,雨雾天多,交通不便,危岩危房较多,生活保障条件差,给测绘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和危险。为了尽快提供安置点测绘资料,管理人员、驾驶员等全部投入到外业测绘工作中,白天到野外采集数据,晚上组长和检查员处理数据到深夜。他们坚持每天完成一个安置点测绘任务,为安置点规划设计和按时施工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8年9月1日,工作人员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崇州市规划区测绘工作中。主城规划区测绘任务非常繁重,包括覆盖面积约80平方千米的C级GPS控制点9个、D级GPS控制点16个、E级控制点434个和31.66平方千米地形图测绘。该阶段测绘工作持续4个月,工作人员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部外业工作,内业工作也按期完成。

  崇州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项目是灾后重庆市对口援建崇州市的第一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项目建成后,有床位近500张,对提高震后灾区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3月17日,重庆市勘测院承担此项工作任务的工程技术人员,简单地安顿好了住处后,立即来到了施工现场,安排钻机进场施工。拟建场地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下部主要为卵石层, 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卵石层厚度70米至80米 。而在重庆,卵石厚度一般在10米左右,施工难度非常大。

  通过不懈努力,他们克服了工作量大、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按时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任务,向设计单位提交了质量优秀的工程勘察报告,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积极提供测绘服务

  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以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国家测绘局的领导下,一直密切跟踪有关方面的应用需求,积极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按照国家测绘局在两个月内快速生产出汶川地震影响地区面积约28万平方千米系列影像地图的工作部署,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迅速组织精兵强将,仅用5天时间,就编制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影像地图制作总体方案,以及分县影像地图、1:2. 5万比例尺影像地图、城镇和重点地区1:5000比例尺影像地图等3个生产技术规范,同时试制了样图,2008年6月2日紧急提供给相关生产作业单位使用,为灾后重建影像地图制作提供技术依据。

  2008年7月下旬,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提出为其构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编制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图集两项工作任务。仅用两周时间,中心就制作完成了由62幅规划成果专题图组成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图集,并开发完成与文本报告集成的总体规划成果展示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2008年8月4日利用该系统和图集直观地向规划组领导成员汇报展示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8月5日又向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做了专题汇报。

  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图集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三大成果(文本、图表、图集)之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灾后重建规划成果的展示平台,目前已用于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和灾后重建规划组专家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完成的这两项任务非常满意。

  完成《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编制和出版工作。图集全景记录了汶川特大地震从灾害发生到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整个过程,为国家巨灾防御提供了决策参考,为地震灾害研究和增强大众防灾减灾意识提供了翔实的史料,为灾后重建工程提供了又一个科学决策依据。

  河北:及时准确保障重建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河北省测绘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除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外,先后多次根据省领导和省政府应急办、建设厅、发改委、国土厅的要求,赶制了河北省对口援建四川灾区安置房建设专题图、四川省崇州市、都江堰市行政区划基础地理信息图、地震灾区地图、四川地震灾区遥感影像图晕渲图等,送图十余次,达800余幅,为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测绘保障。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崇勇批示:省测绘局在支援灾区工作中积极而有成效。

  根据国家测绘局的要求,组织队伍由局领导带队,利用自行研制的低空数字航空摄影系统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宣誓后赶赴甘肃地震灾区。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工作,完成了甘肃地震重灾区8个县的22个乡镇约300平方千米和陕西2个县151平方千米的大比例尺航空摄影任务,为当地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提供了测绘保障服务。同时,根据省政府领导的要求,紧急组织队伍,奔赴河北对口支援重建县,四川平武县灾区开展地形图测绘工作,在短短20多天时间内,测制了平武县7个乡镇11个测区3.43平方千米的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提前圆满完成任务。当地政府向测绘队员们赠送了锦旗,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期间,河北省测绘局还向四川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市县捐赠测绘仪器13台,表达河北测绘人对地震灾区群众的深情厚谊。

  广东:提供灾区测绘成果

  去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瞬间袭来,震动大半个中国,为了帮助灾区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实现灾后重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局)及时部署,行动迅速,认真做好支持抗震救灾、服务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局)自发组织募捐活动支援灾区,共捐款人民币20万余元,共有673名共产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 31.42万元。

  2008年5月16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局)成立了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广东省援助四川省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队,并组建了广东省支援四川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队伍,随时根据需要,奔赴四川省地震灾区,投入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局)迅速联系中国地图出版社、四川测绘局、河南省测绘局等有关单位,以最快速度为广东省抗震救灾工作提供灾区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等相关工作用图。在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局)网站首页显著位置上,提供了国家测绘局、国家动态地图网等相关网站链接,为广东省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地图信息查询服务。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局)还为广东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广州、中山等有关单位提供灾区测绘成果,为全省对口支援汶川灾区提供及时的测绘成果保障服务。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局) 在测绘各界掀起向灾区捐赠测绘仪器设备的热潮,广泛动员测绘单位,向四川灾区捐赠测绘仪器设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等10个测绘单位捐赠GP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激光打印机、电脑等各类测绘仪器设备30台(套),价值42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湛江、茂名等市共派出8支测绘队伍、人员50多名,先后奔赴对口支援地区四川汶川、甘肃陇南等灾区,展开过渡安置房的选址规划以及公路带状图、地面断裂带、灾后重建规划大比例尺地形图等测量工作。

  北京:踊跃支援灾区建设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职工紧急行动,踊跃捐款,含“特殊党费”在内,共计向灾区捐款23万余元,向灾区捐赠测绘仪器全站仪4台、水准仪4台和笔记本电脑4部,合计10万元。

  与此同时,北京院按照北京市政府及市规划委统一部署,迅速编制应急预案,同时向市勘察设计测绘管理办公室提交了关于支援四川省什邡市和甘肃省陇南市灾后重建工作的预案及建议,随时准备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及时的测绘保障。成立以院长赵通海为组长的支援地震灾区提供测绘保障指挥小组,对测绘应急分队进行详细分工,并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院办公室24小时安排值班人员,一旦接到有关通知,立即向院指挥小组报告。对车辆、仪器等关键物资及时维护、检查,确保接到通知后,能在24小时内出发并开展工作。院领导组织各专业的测绘专家根据四川省什邡市与甘肃省陇南市的基本概况,在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制定合理有效的测绘技术要求和流程,做好测绘服务保障工作。

  上海:远隔千里情系一心

  上海与汶川相距2000多千米。然而灾难发生后,上海院全体职工——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职工,无论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还是离退休老同志,都在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将守望相助的爱心传递到了灾区。上海市测绘院累计向灾区捐款近21万元,捐赠衣被1091件,捐赠测绘仪器2套,并持续为上海支援抗震救灾做好测绘保障服务。

  作为面向全市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与测绘服务保障的部门,上海院在上海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院先后向市政府办公厅、市文明办、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等部门提供四川省地图和灾区公路图等73份,并为协助前线建立救灾援助信息系统及时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于所需的四川方面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并非上海院编制,为了向上海各支救援队伍提供第一手资料,上海院专门派人赶赴国家局,通过及时沟通获取灾区实时的地理信息资料,为上海支援灾区工作助一臂之力。

  四川测绘部门在此次地震中蒙受了较大损失。上海院得知消息后,立即向四川测绘部门捐赠了价值约10万元的测绘仪器,以支援灾区的兄弟部门及时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广西: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西测绘局弘扬抗震救灾和测绘精神,为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和灾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在行政审批工作中,开通绿色通道,对事关重大、急需领用密级成果的申请,以特事特办的方法予以解决,提高基础测绘成果领用审批时效。汶川地震发生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成立地质抗震救灾队,急需一批工作指挥用图。广西局紧急制作完成《松潘县地图》《松潘县影像图》《松潘县及邻近地区地图》等对开图3幅及《四川重灾区行政区划示意图》8开图1幅,为地质抗震救灾队当日中午赶赴四川灾区赢得了宝贵时间。得知自治区政府急需当地的各种地图进行灾后重建部署,广西局当即与国家测绘局、四川测绘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联系,以最快的时间获取了最新的地图资料。

  地震发生后,广西局覃木森参加了地质抗震救灾队并圆满完成了任务。之后,广西地震局牵头组建汶川地震广西科学考察队。广西局派出唐长增作为测绘专业的代表参加考察。此次科学考察活动历时12天,其中在四川境内历经8天艰苦跋涉,行程4600多千米,对18个市县(包括四川省确定的前14个重灾市县)、68个乡镇进行了全面考察。唐长增除完成本专业的考察任务外,还担任考察队的导航员,负责考察路线规划和考察点的定位工作,为顺利完成这次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动一切力量,踊跃捐款捐物。广西局共捐款10万余元,交纳特殊党费19万多元。广西局还组织全区测绘行业向四川汶川地震重灾市县捐赠测绘仪器,9个测绘单位向四川成都、绵阳、广元、雅安、德阳、阿坝6个重灾市县捐赠各类测绘仪器40台(套),其中38台(套)是全新仪器,价值32.28万元,支援重灾市县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内蒙古:心系民众不畏艰险

  “心系民众,不畏艰险”,这是国土资源部对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集体内蒙古测绘事业局的综合评价。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5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临危受命,组织了40名地质矿产、测绘、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队,参与甘肃省文县地区的地质灾害排查、评估以及次生灾害监测工作。

  内蒙古测绘事业局选派遥感专家王承安赴甘肃地区参与了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具体负责遥感卫星图像的分析、遥感地质灾害调查,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协助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和监测工作。王承安和其他队员一起冒着余震发生的危险,充分利用自己在航空遥感影像专业领域的优势,认真工作,为地质灾害排查提供了最基础、科学准确的依据,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内蒙古测绘事业局也被评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先进集体。

  辽宁:第一时间积极行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辽宁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第一时间向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发去短信问候,次日一上班短短几分钟凝聚着该中心37名职工滚烫爱心的4300元就汇集到一起,紧接着人均500元的特殊党费就交到了党组织。他们在捐出爱心的同时紧急召开了测绘保障应急会议,讨论为灾后重建提前作准备。会议决定,立刻派人到北京索取相关四川地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备急需。

  2008年6月7日,他们接到省政府指令,为当天下午省政府对口支援部署工作提供《四川省地震形势图》《安县行政区划图》。仅仅4个小时,他们就及时将图送到省政府。

  2009年7月2日上午10时,中心接到紧急为辽宁对口支援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县灾后重建编制规划提供工作底图任务,此时,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同志登机去四川仅有26个小时,他们立即启动测绘保障应急机制,中心领导坐镇作业现场,组织精干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提前进京索取的四川安县地区1:5万比例尺DLG数据,精心编制安县灾后重建一期启动的花荄镇、界牌镇、秀水镇、塔水镇、黄土镇、河清镇、睢水镇、晓坝镇、兴仁乡等9乡镇地形图及安县行政区划图。十余人经连夜奋战,编图、查图上下两道工序联动,紧密配合,仅用20个小时,比预期整整提前了6个小时,编制输出了安县灾后重建规划所需全部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等,保证了安县重建一期规划需要。

  天津:守望相助情牵灾区

  汶川大地震后,天津市测绘院全体员工纷纷捐款捐物、踊跃报名参加震后重建预备队。

  2008年5月15日上午,全院516名职工主动募集的第一笔捐款6万余元被第一时间送往天津市红十字会。2008年5月16日,天津市测绘院捐款5万元援助灾区;22日,第三笔抗震救灾款由17名劳动模范捐出合计2.2万元;23日由233名共产党员踊跃缴纳的特殊党费23万余元,再次援助灾区;26日,312名职工为灾区人民捐助活动板房近9万元;26日、27日,天津院连续捐款45万元。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天津院捐款逾90万元。

  为了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切实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协调国家测绘局、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遥感力量,加快震区地质遥感影像资料调查。通过解译,向交通、水利等部门提供堰塞湖、道路破坏等影像资料。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天津市测绘院遥感工程院与合作伙伴承担了近160景SPOT卫星影像获取和处理任务,大家抢时间抢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