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海淀区规划发布:常住人口控制在313万,2035年基本实现住房供需平衡

创建“智慧平行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全文正式发布。《规划》指出,未来,海淀将建设成为人文、生态、科技融合发展的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活力城市,构建令人向往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

泰伯网

  形成“两横一纵三轴格局”

  打造令人向往的“五城”

  《规划》显示,海淀区将构建“两横一纵三轴格局,一带一核多极体系”的城市空间结构,构建贯通联动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构建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的体系,实现内外联动发展、南北均衡发展、山区和平原地区互补发展。

  其中,两横轴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首都功能走廊和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一纵轴是中关村大街高端创新集聚发展走廊。一带是大西山绿色生态文化带,一核是三山五园地区文化绿心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地区科技智芯,两心聚一核。

  多极,是指包括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地区原始创新发展极、永丰发展极、翠湖发展极、上地发展极、东升发展极、北下关发展极、西三旗发展极、绿隔发展极等汇聚创新资源的发展极。

  至2035年,海淀将初步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活力城市,高标准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成为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至2050年,海淀将全面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活力城市,成为令人向往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各项发展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13万人以内

  设战略留白用地2平方公里

  到2035年海淀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13万人以内。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以高精尖产业结构构建带动人口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将建立适应人口动态变化的监测机制。考虑到海淀人口的动态变化性,加强对实际服务人口规模与结构的监测,并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发挥政策调控作用。

  海淀将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严守建设用地规模底线,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到2035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27平方公里以内,含战略留白用地2平方公里。

  规划显示,划定战略留白用地,主要为了积极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做好战略留白,提高规划弹性适应能力。划定2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用地,为服务保障“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承担重大活动、举办大型事件,以及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预留条件。

  适度提高重点地区居住及其配套用地比重

  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建设租赁住房

  《规划》提到,未来海淀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落实产业用地减量提质、集约发展,构建高精尖产业集群;调整优化居住用地布局,适度提高重点地区居住及其配套用地比重;构建覆盖城乡、优质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设吸引创新人才的优质共享服务设施;强化生态底线管控,大幅度提高生态空间规模和质量。使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城市更宜居。

  海淀区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住房供需平衡、结构合理、无明显职住矛盾、居住环境质量改善、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总目标。职住用地比例达到1:2。

  将适当提高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政策性住房的比例,制定精准的政策保障措施。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的管控和引导。

  另外,探索创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政策,优先用于建设租赁住房。优先利用并积极盘活存量用地资源,通过存量住房市场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加强居住空间供应。

  海淀还将探索“职租平衡”新模式。以设施带动为导向,依托轨道站点增加公租房。以灵活供给为导向,在科技园区周边建设共有产权房,满足周边就业人群职住平衡的居住需求。以成本节约为导向,南部地区依托高校、老旧社区等存量资源,北部地区依托镇集体用地,形成多处居住创业混合的创新创业社区。以国际多元为导向,推进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满足国际人才需求。以宜居复合为导向,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和“一刻钟创新创业活力圈”。

  以“三山五园”为核心构建保护体系

  塑造特色城市风貌

  海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3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3处,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107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167处。

  海淀历史文化保护将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展示为重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为纽带,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构建“一心两带多片区”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形成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空间保护体系。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海淀将深入研究全盛时期三山五园的整体格局,围绕皇家园林核心地区,挖掘赐园与官绅宅园林立、京西稻田成片、村镇寺庙棋布、水系御道串联、八旗驻防环列护卫的历史底蕴,整体保护以山水格局为基底、“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园林集群地。

  此外,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海淀将构建山林入城、绿廊贯穿、科创引领、一核多点的整体城市景观格局,打造融入自然、传承历史、体现时代、突出创新的特色风貌名片地区,增强城市可识别性。

  实现城市深度智慧管理篇破解“大城市病”

  创建“智慧平行城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海淀将全面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大城市病”。创建“智慧平行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深度智慧管理和全领域信息服务。

  交通和城市治理方面,构建舒适便捷、区域联动的综合交通体系,统筹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治理,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放心。

  另外,未来将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围绕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管控体系、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和规划实施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建立精细智慧的城市管理体系等重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维护分区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