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遥感监测技术在获取信息上具有 "快 "而 "全 "的优势,是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比拟和完成的。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日益重视,而遥感监测具有获取资料快,可及时进行动态分析,受地面条件限制少且获取信息量大、探测范围广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用来获取监测数据。

泰伯网

  遥感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或卫星等收集环境的电磁波信息对远离的环境目标进行监测识别环境质量状况的技术。在获取信息是具有"快"而"全"的优势,是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比拟和完成的。现如今,遥感监测技术被用于大气、水质、海洋油污染事故调查、城市热环境及水域热污染调查、城市绿地、景观和环境背景调查、生态环境调查监测等方面并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这几年,我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遥感监测这一领域得到了更为普遍的使用。近期,科技部连续第五年面向全球公开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总体稳中有增,全球玉米供应量达历史最高水平,大豆供应量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2017年我国大宗粮油进口有增加趋势,其中小麦、水稻稳中略增,玉米稳中趋降,大豆与上年基本持平。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为农作物病虫害大肆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气候环境,病虫害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威胁粮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遥感监测技术的出现,相较与传统监测技术而言,能够更加高效、客观地在大尺度上对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于病虫害及时、高效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黄文江及其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正式对外发布。该系统以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全国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主要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并定期在线发布病虫遥感专题图和灾情评估报告。

  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遥感监测技术的使用也更加直观的展示了灾害发生区域以及重点灾害点,为灾后重建和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地震,地震发生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当晚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开展了震前历史数据查询和灾后数据编程获取等一系列的灾害应急监测响应工作。

  总之,当前遥感监测已经在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遥感监测技术的越发成熟,使得监测的数据更加全面、精确。就目前来说,常用的遥感监测技术有摄影遥感监测技术、红外扫描遥测技术、相关光谱遥测技术、激光雷达遥测技术等,这些监测技术的越发成熟也将更好的为生态环境、大气、城市环境等领域服务,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