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科技部第三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国产卫星数据占比升至50%

科学技术部正式对外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这是科技部第三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 "中国之声 "。

       (文/3sNews执行副主编 张鹏英)适逢第44个世界环境日,科学技术部正式对外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简称《报告》),今年是科技部第三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中国之声"。

       《报告》由国家遥感中心根据科技部部署,吸收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最新科研成果编制而成,《报告》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继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选定"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四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除“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为上一年度选题的延续,其余专题均为今年新增的监测内容。

   ”三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与报告同步发布的相关数据集产品总下载量超过60万条。”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总介绍报告有关情况,来自科技部、遥感中心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详细地回答到会记者的问题。

  此次报告的亮点如下:

        团队阵容强大,跨国采样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宫鹏介绍说,此次《报告》编制团队阵容强大,除了国产卫星的贡献,更有监测团队跨国采样。“过去美国的团队才有7个人。”

        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湿地

        "大型国际重要湿地"专题为今年新增内容,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对大型国际重要湿地进行监测分析,得到了湿地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宫鹏介绍,国际上没有类似的研究和监测主要是湿地分布地区多在人口稀少部分,无论是卫星回访还是后期验证都有很多局限性。

        《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报告编写组组长柳钦火先生告诉记者报告中所用的遥感产品来源中,国产卫星占到近50%的比重,今后这一比重将进一步扩大,这凸显了我国遥感技术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泰伯网

         30米精度首测非洲城市化进程

        "非洲土地覆盖"专题基于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目前现势性做强的非洲土地覆盖数据库。宫鹏介绍此次报告的分辨率为30米,而过去欧美所做的分辨率是300米。 "这展示了我国遥感能力的提升。"报告显示:非洲土地覆盖中面积占比最大的裸地、灌丛、草地和森林四种土地覆盖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1.78%、26.56%、18.42%和13.74%。2000至2014年期间,埃及尼罗河流域农田面积净增加11.19%。

         “有些监测数据超出我们想象。比如,维多利亚湖周边人口不断增长,以城市为主的人造地表覆盖面积增加了143.97%。如果不是遥感数据为证,很难相信非洲局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国还快。”宫鹏说。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为上一年的延续,本年度该专题继续发挥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监测了2014年度全球生产区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四种大宗粮油作物种植情况,李加洪表示“本年度增加了季度报告的在线发布,报告及时客观反映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增强了全球粮油信息透明度,对保障全球粮油贸易稳定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非洲的人口、粮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手段更新速度慢、耗费人力巨大,不利于长期监测,而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监测频次高、人力成本低的优势。以埃塞俄比亚为例,从土地覆盖图中可以看到其境内主要的河流湖泊,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或渔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李加洪表示编制并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是国家遥感中心的一项重要常规性工作,将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