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Yik Yak,基于地理位置的新一代Twitter

从产品形态来看,Yik Yak就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匿名BBS,没有Follow机制,文字+地图,用户能够2500米范围内的其它用户发布的Yak,并能对它进行“顶”或者“踩”。现在Yik Yak已经在美国1300多所大学里很火了,但David坦言去年该产品刚上线时他并不认为这个产品很work。我

  泰伯网

      在汉堡店里敲定A轮Deal

  你可能想不到,David与Yik Yak两位联合创始人Tyler Droll和Brooks Buffington是在加州有名的汉堡餐厅In-N-Out里敲定A轮deal的,他们在棒球场度过了6个小时后,时间已到了晚上10点,“由于街上的餐馆都打烊了,汉堡是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了。”

  跟很多搭伙创业的小伙伴一样,Tyler和Brooks性格也相当互补,David说,Tyler想事情非常周到,而Brooks则更跳脱外向,做富有营销思维,是个做营销的完美人选。Brooks通常会抛出4-5个创意,Taylor在经过深思熟虑会选定1-2两个最合适的出来。

  Yik Yak的校园推广活动的确做得富有创意,任性奔放。典型的例子是他们在校园里开的大趴,活动名字是RideThe Yak campus tour—让一位dancer装扮成Yak(即Yik Yak的logo牦牛) 跟学生们一起群魔乱舞,竟还拉来一头乱窜的机器牦牛让大家争抢着骑,总之,high翻了。

  在David看来,这样一家公司来自亚特兰大而非硅谷着实罕见,就这样,从美国东南部到北部最后才到西海岸,这头Yak一路狂奔而来。

  谁都看得见,匿名社交正值风口,不难理解DCM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产品,但他们觉得Secret、Whisper的信息太负能量了,但碰到YikYak时他们觉得用户在这里Po的内容很有娱乐价值。

  是BBS,也或是新一代的Twitter

  从产品形态来看,Yik Yak就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匿名BBS,没有Follow机制,文字+地图,用户能够2500米范围内的其它用户发布的Yak,并能对它进行“顶”或者“踩”。现在Yik Yak已经在美国1300多所大学里很火了,但David坦言去年该产品刚上线时他并不认为这个产品很work。我查了它在App Store的迭代记录,2014年2月3号发布的1.3版本才增加了回复功能,这也是Yak开始成“群”发展的时候。

  之所以仅支持文字,David说是考虑到前期内容生产的效率,图片既费流量又费内存,将来该产品会有更丰富的媒体形态。

  早期的时候,Yik Yak遇到了许多社交网络都遇到过的问题,即在用户极少的情况下,自我监督(Self-police)机制等同无效,很多人会恶意发布一些负面内容,比如早期的Facebook就因此被屏蔽过,支持单项Follow的Twitter伤害则更直接。不过随着社区规模壮大,用户自己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

  这当然跟团队加诸产品的限制因素有关,除了通过地理围栏技术禁止中小学生使用Yik Yak外,系统还会过滤掉真实姓名,如果你的一条Yak被踩了5次,那么它就自动销毁了。而且,对非local的内容而言,用户无权评论,生产信息的行为是与当前位置绑定在一起的。跟传统的BBS不一样,Yik Yak的内容完全没有一个所谓的“运营”。

  不过,一个BBS火成这样我们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过去3个月其DAU增长了10倍,虽然David并没向36氪透露Yik Yak用户基数。他认为,移动互联网正当匿名社交的黄金时期,人们不希望被追踪,WeChat、Facebook都是,而且匿名给了“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很难想象这样的平台上会有一个所谓大V出来,因为你根本没有一个ID。

  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但设备的确变了,信息生产和消费获得了实性特性,信息反馈同样有了类似的实时性。Geo-fencing则把从前BBS由Topic为主导的信息流转变为以地理范围为主的信息流。用David的话说,它更像新一代的广播,不是在各个频率之前换台,而是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间切换,Yik Yak的内嵌地图功能也支持Drop a pin,然后可以查看这里的信息流。

  不过,Yik Yak无论在Geo-fencing、还是营销推广上都强调以大学为单位,这在很大很程度上给予了内容更大的可控性,用户密度高而且共性也更大,这更有助于信息成“流”。

  在David看来,如果SnapChat是你的Facebook的话,Yik Yak就是新的Twitter。SnapChat就是针对Facebook的信息永存性使出了“阅后即焚”的神来之笔。而跟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流机制Twitter相比,Yik Yak仿佛Twitter,匿名、地理围栏都使之成为人们新的本地化信息源。

  在此也跨国对比一下,中国也出了几家类Yik Yak产品,为什么没有做得好的?David说他们投资Team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觉得中国仍有一些主流的BBS依然很流行(我想这里边应该有贴吧),这点我比较认可。另一点他说“中国的匿名并非真的匿名”,这点我不太认同,毕竟国内文化并没对隐私没那么敏感。我考虑的更一层因素还是,产品和品牌塑造没有直指人心的灵魂,Yik Yak在很多细节上做得很酷,看看它的Rules:

  第一条是“You do not bully or speciffically target other yakkers”

  第二条是“You DO NOT bully or speciffically target other yakkers”

  眼尖的同学可能看得出这是学的是电影《搏击俱乐部》(借搏击找寻自由的电影)的台词,还有上面提到的营销活动都做出了年轻人的任性、奔放。以LBS的匿名社交为出发点,重新思考用户的心态,用心做出产品的调性我想是中国产品们要做的事。

  Yik Yak的想像力在哪里?—Hyper-local的魅力

  虽然David本人不愿对Yik Yak估值透露任何数据、发表任何高还是低的评论,不过DCM在最新一轮的跟投都说明他们是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的,之前WSJ线人透露称已达好几亿美金。

  没有任何ID,没有明确的Profile(有一个Me标签页),对于往往靠广告安身立命的社交产品而言,我们很难将它与掌握大量兴趣数据的Facebook的精准Targeting相比。但David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而言,能把受众缩窄到18-25岁这个受众群体而言就已经很有价值了。David说Yik Yak以后会有新的数据源,但具体产品新功能他不能说。

  在这次40多钟的视频采访中, David多次强调了“Hyper local(超本地化)”这个词,David说,在美国,Hyper-local的社交网络和确是按需服务当下的趋势。

  他认为,超本地化的社交网络可以是学校,商业圈,可以是居民社区。但无论如何从信息维度讲,Hyper local的信息意味着可以有Hyper Local的广告,除了可口可乐之类品牌,David还举了本地商家的例子来说,斯坦福大学的披萨店可以发一条Yak,“接下来2个小时内打4折”,这就是很强大的促销。不过,“我们现在并不想让广告烦到用户,微信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广告,Facebook也是如此。”

  如果这个让人联想到陌陌“到店通”的广告机制不够动人的话,David说到的Hyper-local的服务确实打动了我,他指的Hyper-local服务就是按需服务、我们国内常说的O2O,如Uber、Instacart等。David坦言,以后按需服务会跟Yik Yak结合起来。有意思的是,DCM也确实投了不少Hyper-local的公司,如Blued、58 同城、易到用车等。

  但是怎么实现呢,我琢摸了下,这应该跟Yik Yak的地图功能大有关系,在地图上叫个车、找个餐厅、叫个外卖、买张电影票这样的服务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可能你并不习惯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上直接叫服务,但Yik Yak的忠实用户可不一定,这跟用微信的人在微信内使用其它服务是一个道理。

  被问到对社交这个大领域而言,DCM在中美分别有什么策略?他只回答了一句话,我们看好视频社交,看好匿名,看好Hyper local。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