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计算机世界》:测绘的信息化求解

  (记者 许泳)当人们在享受导航地图提供的便利、感叹数字城市带来的变化时,很少会联想到测绘这个行业,但是,这些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却都脱离不了测绘提供的基础数据。信息化测绘时代的来临,如何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怎样推动测绘数据的增值开发和商业服务,带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执行总编辑孙定走访了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胥燕婴司长。

  支撑——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

  核心观点:信息化测绘体现的就是一个支撑作用,测绘的主要功能从原来单纯地提供测绘产品转换为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

  孙定:以前人们心目中的测绘都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好像IT与测绘也距离很遥远。但是近年来,城市的管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及防洪救灾等工作中,测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测绘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要初步形成信息化测绘体系。信息化测绘将在哪些方面发挥功能?

  胥燕婴:信息化测绘的基本体现就是一个支撑作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无线电管理、环保监控、灾害监测等国家重大工程都离不开测绘工作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国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要重点更新完善1:5万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我国西部地区200万平方千米范围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任务,建设新一代大地测量基准,开展海岛、海礁测绘工作,各地区重点推进1:1万和城镇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目标是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测绘保障服务。

  测绘的主要功能从原来单纯地提供测绘产品转换到了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目前由测绘局提供使用的数字化测绘产品模式主要有数字线划地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图等。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已初具规模。

  在政府服务方面,利用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库,叠加相关专题信息的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国务院领导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利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25万数据库等,量算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线路的各种高程、长度、剖面参数,对 “大西线”工程设想进行可行性科学论证,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另外,完善政府基础地理信息门户网站、开发网上产品也是测绘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测绘提供的综合服务加快了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测绘促进了一些部门的管理方式的变革,提高某些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例如广电部在西部进行基础设施布局时,就是利用测绘资料和地理信息技术,掌握地形情况、基站覆盖情况,再结合居民分布情况,进行选点建站。

  交通部门利用测绘提供的准确数据,包括道路位置、宽度、长度,叠加路面设施的情况,例如每一段道路是几级道路,路基、路堑、路面铺装情况,道路附属设施情况,与交通部门原来掌握的一些表格或文字数据综合,能帮助交通部门有效管理,比如哪个地方塌方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指挥中心的负责人坐在屏幕前就可以一目了然。

  新农村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测绘的服务功能还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农村规划图的制作上,以及提供农业信息化基础平台,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

  在企业服务方面,有了共用地理信息平台,要鼓励企业开展增值服务,比如商业网点布局、物流配送、输电配电等应用。要支持企业对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使用,推动导航定位、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公众服务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测绘成果形式和服务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服务网站,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基础测绘成果以及各种相关信息。

  孙定:在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过程中,测绘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胥燕婴:信息化测绘简单地来理解,就是需要做到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应用社会化。

  首先应解决测绘工作者观念的转变,以及测绘部门基本职能的转变,现在我们要从提供产品转换到提供服务。应提高测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测绘科研院校和测绘生产基地、地理信息中心等测绘单位的协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用需求面广,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加大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力度和服务水平。技术方面,数据获取能力和自动化批处理能力都有待加强,产品的加工能力以及传输手段都会对服务能力造成影响。

  
  孙定:我们也看到,许多城市都开始在建设“数字城市”,在这些数字城市试点项目中,测绘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国家测绘局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胥燕婴: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同样发挥了很大作用,国家测绘局、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和地方政府正在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目前已开展了30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建设工程。主要内容是建设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典型应用示范项目。统一规划,统筹协调,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首先建立一个公共平台,统一数据目标、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有了准确的基础测绘数据后,再将地下管线、道路桥梁、建筑设施等信息叠加上去。在此基础上,推进城市应急、公安、智能交通、电子政务等应用,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目前,数字城市的建设还在示范阶段,各个城市的应用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每个城市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以两个试点应用为龙头,比如数字房产、土地管理、数字医疗等。其他应用要叠加在统一平台上,而不能像建烟囱一样,有一个应用建一套地理信息系统,造成资源浪费、基础信息重叠、标准不一。

  这项工作最好由各省、市政府推进,由业主单位建设和维护,才能做到上下贯通,带动城市良性发展。比如北京市东城区的网格管理,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推动这样的模式,使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统筹化。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前,青岛市也在积极把旅游、交通、市政资源集成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上,更好地为奥运服务,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数字城市搞了很多年,各地的发展水平和认知度都不一样,应用的推进程度也不一样,但是作为基础平台来源的测绘数据,在各个数字城市项目中都是首先需要建立的,因此要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现势性,做到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的升级改造奠定基础。

  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工作中,国家测绘局主要发挥政策引导、规范标准、组织试点工程来引导推进的作用。我们提出了工作的总体原则和目标,确立了国家、省、城市共建共享,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模式,组织制订了统一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和数据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引导、促进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