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给三峡查家底:三峡库区重庆段地理国情普查

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中,重庆将所辖区县分成29个标段,三峡库区涉及的区县占一半。其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负责万州、开县等6个区县,重庆市勘测院负责涪陵、江津等4个区县,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负责长寿、武隆两县。

  三峡是什么样子?

  还是世人心目中有着浑厚历史与浪漫神女峰的三峡吗 ?

  三峡库区重庆段,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80%,生态地理位置凸显。

  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中,重庆将所辖区县分成29个标段,三峡库区涉及的区县占一半。其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负责万州、开县等6个区县,重庆市勘测院负责涪陵、江津等4个区县,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负责长寿、武隆两县。三家单位承担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的主要普查任务,在今年年底,将为世人揭开三峡的真面目。

  监测从“排桩”到北斗定位

  三峡从建设之初,地质灾害如影随形,各类监测从未停止。

  2004,当时的长江委在三峡库区奉节、开县、万州、石柱等区县设置8个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点,在每个预警点的地表下深埋位移器,监测地表和建筑物裂缝变化;同时在山坡顶部至底部均匀“排桩”,从桩间距离变化观测山体变化。

  “十一五”末期,为了评价三峡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三峡办等多个部门,开展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结合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站网,建立了一套动态监测地质灾害、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水环境等的方法和技术,开发了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支撑平台。

  2013年底,中科院重庆院在开县国家滑坡灾害防御点建成试验站,利用北斗监测三峡库区环境的实时变化,构建一个适用于山地、无人区等以往地质生态环境监测的难点区域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从人工“排桩”支护到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测项目不胜枚举。十年时间,监测技术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地质灾害却愈演愈烈。国土资源报在最近的报道中称,三峡库区在未来几年内,约10万人面临搬迁。

  三峡库腹区普查重点

  主抓当地地理国情普查的重庆市规划局认为,需要查清重点移民区分布、库区周遍区县城镇化建设的情况。“对于三峡库区对重庆生态资源的影响,库区保护情况、库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这次要系统地把情况摸清楚”。三峡库腹区特点显著,移民、生态和地质灾害。

  一是生态环境的压力。三峡成库以后,一方面水体自净的能力下降,富营养化状态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库区周边移民新城的建设对当地山体及地表植被的破坏。

  二是地质灾害堪忧,三峡地区因造山运动形成,地质环境脆弱,岩体破碎,地质安全的防治形势严峻。

  难度低于重庆主城区

  “我们承接的普查区域中,二类的有万州,其他的在三类,地形地貌基本上都是山区。就困难类别来讲,主城区对重庆来说是最复杂的。”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副院长杨洪介绍涉及三峡库腹区的区县中,万州、涪陵、江津和长寿等区县的普查难度远远低于主城区。

  重庆市勘测院副总工梁建国认为,即使不是主城区,普查开展起来也相当不容易。重庆的特点明显,地形坡度起伏大,植被破碎。而且卫星影像数据受天气影响大,获取不理想。做试点时就发现很多问题,为此专门调整了技术标准。他以建筑物的普查为例,“按照标准是200或400平米需标示。实际上山区很多散居,很多就是一家单独住在这里,房子可能就是一百平米,把房子归到其他类别都不合适。后来把标准降到140平米,这样把重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了”。

  库区及周边不仅关系着重庆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三峡的资源优化调配。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重庆在水域普查之外,增加了三峡库区的消落带位置、面积、范围、工程处理措施等地表覆盖、重点移民区分布等要素,为三峡库区及周边的规划、管理、调度提供决策,让政府部门做到“心中有数”。

  双重监测与多头管理

  如何管理和挖掘,这次普查数据的潜在价值?

  普查的成果,能否为三峡地理国情监测所用?

  陈俊勇院士曾说:“专业部门有三峡监测信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也有地理国情监测信息,两个都可以提供综合的、可量测的地理空间现状及其变化。有的同志认为重复,我认为不重复。就像孩子一样,除了父母教育之外,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参与。”他建议,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信息,与专业部门的监测信息互相检核、互为补充。

  而库区与重庆、湖北两省之间的行政分割,环保、水利、国土、林业等多个部门的趋利避害,导致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治理出现典型的“多头管理”。普查之后的地理国情监测如何打破这种困局?

  仁者见仁。(陈会)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