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十六大以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巡礼之二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着力打造数字城市、天地图、地理国情监测三大平台。

  风正潮平,到中流击水。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着力打造数字城市、天地图、地理国情监测三大平台。数字城市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在强决策、精管理、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天地图作为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正式开通,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地理国情监测这一全新的阳光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国务院批准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试点工作已形成首批监测成果。通过打造三大平台,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形成了自己的优秀品牌。

  数字城市 遍布神州

  城市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着力构建数字中国,大力开展数字城市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中流击水,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在全国形成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短短几年里,全国270余个地级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120余个数字城市已建成投入使用,80多个城市出台了数字城市建设应用管理办法,形成了一大批城市新型地理信息成果,已在国土、规划、城管、公安、应急、环保、卫生、房产、工商、水利、气象以及公众服务等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力推进 热潮涌动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对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构建数字中国,加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不辱使命,攻坚克难,着力构建数字中国,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国土资源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德明强调,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要高度重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务必当作牵动全局的“牛鼻子”工程来抓。

  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迅速启动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基础测绘项目,并于2006年开展第一批试点。近几年来,国家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对试点城市和推广城市在政策标准、航空摄影等方面予以支持,对已建城市在影像数据获取方面给予长期支持,并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局在全国遴选重点城市开展数字城市试点和推广工作,国家、省和城市人民政府三级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在中组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局连续3 年举办“数字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班”,累计培训了近百名城市领导,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赞誉。

  中流击水 渐入佳境

  正如李克强副总理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目前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有些方面已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升了政府形象”。近年来,数字城市建设遍地开花、渐入佳境,在辅助领导决策、丰富信息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

  数字城市搭建了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政府和各专业部门提供了信息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的基础,全面展示了基于空间位置的城市经济、社会、民生各方面信息,使相关城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城市的总体经济运行、发展状况了然于胸,大大提升了城市科学管理的水平。数字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极大地丰富了市县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城市建设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中地理信息资源匮乏的问题,也为数字省区、数字中国的建设夯实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数字城市的出现,将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城市转化为数字世界中的虚拟城市,立体的、三维的、直观的显示效果改变了人们认知城市的视角和方式。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深入人心,效益逐步彰显,国家、省、市财政投入的数字城市建设资金逐步增加,带动了影像获取、软件开发等领域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吸引了世界银行贷款、战略投资基金等资金进入,推动了产业加快发展。

  广泛应用 硕果飘香

  10年来,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全面推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生根开花。

  四川省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每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测绘成果,全力服务抗震救灾,及时向社会公布了灾区地形变化监测结果,社会反响良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保障服务中实现大提速、高效率,得益于多年来对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懈努力,初具规模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为快速应急服务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北京市西城区在2009年国庆之际,基于数字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搭建了西城区国庆综合保障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地理信息和国庆安保专题信息的有效结合,达到了实时监测、决策支持、指挥调度的应用目的。山东省临沂市依托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的国土资源数字执法信息系统,使土地监察工作现状得到改观,为土地违法案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等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权威的平台。山西省太原市是个能源和重工业城市,近几年下大力气整治环境污染,特别是将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应用在大气环保质量监测中,成效明显。在浙江省嘉兴市,在数字城市的共享平台上,通过城区的三维电子沙盘,人们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规划方案的立体效果,直观了解容积率、绿化率与光照分析等规划指标。数字攀枝花地理空间信息公众服务平台的搭建,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电子地图、旅游风景、风土人情、楼盘开发、二手房交易等内容。湖北省潜江市借助数字潜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防治处理血吸虫病,可以看到往年的疫区分布情况,如果综合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直观地判断出血吸虫病的发展趋势,制定下一步治理措施。

  天地图迅速崛起

  2010年初,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平台公众版——天地图的建设,并作为“天字号”工程予以重点推进。自2010年10月开通以来,天地图影响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广,已成为我国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天地图集成了海量地理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的1:100万矢量地形数据、250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全国范围的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导航电子地图数据、1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2.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全国300多个城市0.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天地图中我国范围内的数据尤为详尽,覆盖范围从宏观的中国全境到微观的县市乃至乡镇、村庄,数据内容包括不同详细程度的交通、水系、境界、政区、居民地、地名等矢量数据和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等。

  顺应潮流 快速建成

  国家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时作出了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战略决策,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工作。平台建设目标是打造纵向连通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横向连结相关部门的全国地理信息服务“一个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分为公众版、涉密版、政务版3个版本。2010年6月,天地图基本建成,并完成了网站备案,通过地图审核。2010年10月21日,天地图测试版上线试运行。2011年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局宣布天地图正式版上线。

  天地图建设有效整合了来自测绘地理信息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平台建设技术力量和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是一个高起点、高科技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备受关注 影响深远

  自上线以来,天地图备受关注。2011年6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专门观看了天地图的演示。2010年10月,天地图刚刚开通,温家宝、李长春就分别在武汉观看了天地图的演示,并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5月23日,李克强副总理到中国测绘创新基地视察时,观看了天地图的演示,并指出:天地图既是政府服务的公益性平台、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又是方便群众的服务平台、国家安全的保障平台,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方面,甚至是突破口。

  天地图开通后,已有216个国家和地区数亿人次访问了天地图。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对天地图进行了大量报道。舆论普遍认为,天地图的建设,意味着中国正在为掌握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主导权迈出重要步伐,必将对我国互联网地图服务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众多网民大力赞扬,认为“这件事做得漂亮,抢占了地理信息服务制高点,树立了中国测绘的一面旗帜”。

  积极推广 应用广泛

  天地图以门户网站和服务接口两种形式提供24小时不间断一站式地图服务。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可充分利用天地图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和开发接口,整合、管理和发布本部门、本单位相关信息。相关企业可以利用天地图直接构建业务应用系统或进行增值开发。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天地图获得多尺度、多类型的地理信息,方便学习和生活。

  目前,基于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资源的各类公益性、商业化应用系统不断涌现,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门户网站,基于天地图发布每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自然灾害信息。用户可方便、快捷地按时间、地域、灾害类型等对灾害信息进行查询与统计,生成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武汉江夏区政府利用天地图开发了数字行政决策辅助系统,实现了各类政务信息、城管监控信息、舆情信息、规划信息等与地理信息的集成,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理信息支撑。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常态化使用天地图制作新闻地图,天地图已经成为《东方时空》报道与位置相关新闻的重要地理信息支撑。

  地理国情监测顺势起航

  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近年来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积极作为 不辱使命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1年5月23日,李克强副总理在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要充分利用测绘的先进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地理国情变化监测与统计分析,对重要地理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布监测成果和分析报告,为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面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高度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盘谋划,系统设计,精心安排,大力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自2009年3月起,国家局按照推动测绘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确定“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总体战略,即: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地理国情监测战略思想的确定,意味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经历了几十年以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生产和提供为主要业务的测绘发展阶段后,进入以“综合地理信息服务”为主要目标的转型发展阶段。2011年9月,国务院批复:“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组织实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并按现行渠道和程序办理。”

  探索创新 稳步推进

  为加强对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整体领导,国家局专门成立地理国情监测领导小组,徐德明局长担任组长。国家局在《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等文件中均将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列为重点任务,将“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为了不断完善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理论,国家局在《中国测绘报》等媒体上开设《监测地理国情大家谈》栏目,组织专家学者展开大讨论。在此基础上,编辑《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探索》一书。国家局发展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对地理国情监测进行专项研究,形成《地理国情监测理论与政策问题》的研究报告。

  从2011年3月起,国家局开展了国家、省、市3级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选取陕西省、浙江省、重庆市作为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四川省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辽宁省抚顺市作为市级(区域)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国家局及时总结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从政府各部门实际需求出发,确定地理国情监测目标和任务内容。2012年至2015年,以现有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国家和地方统一开展全国地理国情信息普查。2016年至2020年,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常态化服务。

  成果丰硕 效果显现

  在国家局的正确领导和整体部署下,在各试点单位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下,目前已形成了部分监测成果,并在政府决策、部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国大规模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供了借鉴。

  陕西局成功监测获取了陕西省基本地理省情信息,发布了《陕西基本地理省情白皮书(2011)》《陕西基本地理省情蓝皮书(2011)》。浙江省完成了全省大陆海岸线、陆域面积、滩涂资源动态监测等。陕西、浙江两试点在工作机制探索方面取得了突破,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模式。根据国家局的要求,部分地区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国情监测示范应用成果。

  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稳步实施,地理国情监测信息不断丰富,全国覆盖、互联共享、功能强大的动态监测系统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发布渠道畅通,监测成果广泛应用于政府各部门。面向社会各界公开的地理国情信息,将使测绘地理信息与社会经济建设和老百姓的生活联系更为密切,服务也更为直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将能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北斗导航系统之揭秘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