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空间技术民用化水平低 普及有待探索

GIS行业则是另一番景象——技术实力强,但是依旧民用化水平低。龚亚杰说,我们也曾以为自己在技术方面和国外差距大,但是走出国门才发现,咱们国家自己的GIS水平无论是难度还是深度上都比国外强。

  以产业谋发展、以产业促转型。进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重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就是要在北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战略中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成果转化、产学研对接、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非阳春白雪,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产业每天都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我们又对它们了解多少?从本期开始,北京商报中关村周刊将深入中关村企业,追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脚步,直面产业发展难题,传递企业心声,搭建政企沟通平台。

  空间信息技术产业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无论是北京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通讯、国土资源、水利电力、农业林业还是数字北京的建设,都与空间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空间信息技术产业承恩于政府订购、国家扶持,产业得以发展壮大。可惜,在大众市场领域鲜见空间技术科技成果民用化身影。单就车载导航为例,我国依旧被美国GPS系统垄断。长此以往,企业如若仅停留在承接政府订单的简单层面,而忽视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或恐终究难以为继。

  本期,我们的产业话题就是“民用化的空间技术难在哪里”?

  | 现状篇 |

  民用化路漫漫

  空间信息技术也称之为3S技术,是对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的统称。数字时代,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中。时间授时、车辆运输、地理信息检测乃至车载导航,都离不开3S技术。

  来自科技部的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及软件产业增幅超过300%,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立了60个省市级产业基地,已在全国30多个领域、众多行业部门以及国民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我国地质信息调查、铁矿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网格应用等多个国家重点领域得到系统性推广。

  但是,本报记者了解到的却是,在民用领域空间技术产业发展乏力。

  “创新不够、技术不够、产业发展不大、实际效益不好。”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对空间信息产业的尴尬现状毫不讳言。

  单以车载导航为例,曾有媒体在报道中称,“北斗系统商业化进程非常迟缓。在整个中国民用卫星导航设备超过500亿元的市场中,北斗系统份额仅有不到1%。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曾预测,到2008年北斗系统用户将达到30万,直接产值达35亿元。实际上,到2009年8月底,北斗用户也仅为6万个。在超过500亿元的中国卫星导航市场上,北斗系统占有率仅为1%左右。北斗系统注册在线的终端用户相当于其设计容量的1%,卫星资源闲置严重”。

  同样,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也向记者坦言,在车载导航领域,国内企业的产值不足国外市场的1/10。而基于中国北斗卫星的首款车载导航设备,更是于8月27日才在南京发布,预计明年上市。

  曹冲说,在GPS领域,中国企业技术和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比如芯片技术、系统技术等。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关村空间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玲说:“和美国的GPS相比,他们的技术、稳定性都比较高,国内企业的确需要时间追赶。”

  除了GPS民用化不足,GIS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龚亚杰告诉记者,在GIS领域,整个产业链可以视做三个部分:数据获取环节、构建软件平台环节、地理信息各种应用环节。

  其中,数据获取环节包括遥感、GPS等领域,此环节产值占到整个GIS产业的40%以上, 在地理信息各种应用中,又分为大众应用、面向政府的信息应用、企业应用和军事应用。各种应用中,面向政府的应用比重最多,占到70%以上。而大众应用市场还未充分打开。

  总之,无论是GPS还是GIS,我国空间技术产业在民用化市场迟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潜在价值。

  | 困惑篇 |

  民用化的两道坎

  在业内人士看来,制约空间信息技术产业民用化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因素:

  第一道坎 GPS导航领域:技术实力有待提升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明泉告诉记者,我国的GPS只是这几年才兴起的,美国人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无论在系统上还是芯片上,我们都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接收机的芯片水平就比较低。

  虽然近些年国家开始重视空间技术发展,但是美国的芯片已经做得很成熟了,成本也比我们的低,这也导致目前国内厂商使用国产芯片等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南方的制造业企业,比如生产车载导航的厂家,他们的生产量很大,都直接用国外的模板、芯片和主板。可以说,空间信息产业是“起步晚、步步落后”。

  同时,陆明泉指出,一些问题也不能全怪我们自己。比如,美国的GPS可以全球布线,而我们没有对外的军事基地,在这点上我们就不如美国有优势了。

  在欧阳玲看来,目前空间技术产业可以概括为“三个技术和一个商业模式问题”。三个技术问题是,首先,我国还没有实现导航的室内外无缝定位。其次,卫星导航的精度和可用性存在着欠缺,还无法满足一些特定行业的需求。再次,目前空间信息非常丰富,但是在导航与位置服务方面空间信息的利用还不高,空间信息的利用率还不到5%。商业模式问题则是,我国导航应用市场没有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二道坎 GIS领域:信息获取、整合、创新都很薄弱

  GIS行业则是另一番景象——技术实力强,但是依旧民用化水平低。龚亚杰说,我们也曾以为自己在技术方面和国外差距大,但是走出国门才发现,咱们国家自己的GIS水平无论是难度还是深度上都比国外强。比如说,我国的数字城管比国外的还要发达,数字城管系统已经实现网格化管理,把城市分为一个个网格,网格边长100米,每个网格中的公共资源部件,如垃圾桶、井盖、电线杆等,都有专人管理。比如,一旦一个井盖丢失了,巡街的监测人员就会通过手持终端发射信号,信息反馈到系统平台后自动运算处理,找出这个井盖属于自来水公司还是热力公司系统,然后再进一步联系、安装井盖等等。

  “中国的问题在于没有把已有的技术普及化应用。根源则是国人对于技术的理解还有待普及。” 龚亚杰指出,国外对于地理信息的理解已经普遍,比如GIS最大应用在金融行业。

  龚亚杰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日本客户,他要做一个广告资源的管理平台。他的创意是这样的,首先,日本的统计信息很开放,获取信息非常便捷,他拿到了全日本人口、区域、社会统计的信息,并把它们加载到一个平台上配合着地图使用。通过地图,就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日本每个街区人口年龄结构、收入结构等信息,这样他就可以帮助广告商分析什么样的街区适合什么样的广告。而这样的例子,我们国内肯定很难做成”。

  龚亚杰说:“国内对于技术的应用与理解还需要一个启蒙过程。”

  综上而言,龚亚杰认为,阻碍GIS应用的最主要原因是数据成本过高,以及社会对技术的理解有待提升。

  | 前景篇 |

  实现千亿产业联盟

  专家强调,虽然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推动空间技术产业民用化的方向不能改变。试想,如果在北斗完成布网时,中国市场上已经充斥了利用国外系统且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导航产品,那么大众消费领域的大门可能已经对北斗系统关闭了。届时,产业发展将会更加举步维艰。

  而国家也已经认识到空间信息领域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欧阳玲说,“空间信息技术关系到国计民生,比如我们推出的物流、食品追溯、智能交通,这都可以和3S定位位置相关,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产品,才能保障国家安全。现在我国已经非常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空间信息技术改善民众的出行等”。

  欧阳玲认为,未来空间技术产业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机遇期。根据测算,我国空间信息产业产值2015年将达2000亿元,2020年将有望突破4000亿元。

  中关村的优势在于产业链齐全

  近几年,我国空间信息产业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10年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目前,北京约有900余家涉及空间信息产业的企业,占全国总数的30%,主要集中在中关村,形成了产业集群聚集效应。其中,全国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生产服务的40多家企业中北京占据23家,占全国北斗企业数量的50%以上。

  另外,北京已有10家空间信息领域的上市公司:合众思壮、四维图新、超图、北斗星通、华力创通、中国东方红、北大千方、高德、易华录、数字政通;潜力企业9家:国智恒、世纪高通、星地恒通、神州天鸿、东方道尔、东方联星、中交通信、二十一世纪、耐威科技;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在空间信息产业中最有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

  空间技术产业联盟的三步走

  日前,中关村成立了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欧阳玲告诉记者,该产业联盟旨在抓住我国“北斗”和“高分”两大系统全面建设和空间信息产业爆炸式增长的机遇,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用、产、学、研、管”相结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共同推进以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和先进遥感为核心的空间信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进程,实现产业高速度、跨越式发展。以期在今后5-10年间创建一个共享科技大平台,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全力推进空间信息产业的快速成长,在北京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年产值达数千亿元的新兴空间信息产业集群。

  专家建议

  重要行业应强制购买国产产品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陆明泉

  针对空间技术产业发展,我认为国家应主要从三方面解决问题。

  首先,对使用国产芯片、空间技术产品的企业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减税。因为国产芯片尚未成熟,价钱高、成本较高,而生产整机的中小企业对元器件的价格敏感,如果适当减税,可以增加他们对使用国产产品的积极性,促进带动空间技术产业发展。

  其次,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用户、政府部门,比如在电力、电信授时、交通广播电视电力运输等调度上,在使用空间信息产品时,可强制性采购以购买北斗为主兼容其他系统的国产产品。

  最后,国家要持续加大对空间技术该产业重点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真正推动市场化是关键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主任 曹冲

  首先,国家应该制定空间技术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前整个产业刚开始,还很稚嫩,我国还没有一部规划纲要指导产业如何有序发展。

  其次,不要为了科研而科研,产业化做得好的是广东深圳,他们只是把国外的东西拿来集成,但某些方面也算实现了产业化。北京有自身的优势,尤其在科研研发上。我觉得,政府应该把一些产业化项目就在北京落地,北京应建造一个空间技术的制造基地,构建一条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再次,很多单位投了很多科研经费最后只换回来几张纸(专利证书)。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真正推动市场化?其实,不如国家把科研经费用在建设开放实验室上,建成一个企业、科研人员都可以共享的空间技术实验室。(张晓东)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