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九大商业航天重大项目集中发布 涉及运载火箭、卫星等多领域

9项项目包括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天目气象探测星座、女娲星座、珞珈二号毫米波SAR遥感应用系统等。

7月12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开幕,为了进一步助推商业航天产业资源融合和快速发展,论坛上发布9项商业航天重大项目,涉及运载火箭、卫星等多领域,分别为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天目气象探测星座、女娲星座、珞珈二号毫米波SAR遥感应用系统、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5.0)、四维地球遥感云服务平台、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威海一号激光通信载荷项目。

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

今年底发射首星

“传统遥感卫星高度在500公里到3.6万公里之间,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所在轨道低于300公里,最直接的优点就是可以看得更清、看得更快、成本更低。”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副总经理李艳彬对记者说。

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由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打造,卫星轨道低于300公里,充分发挥超低轨距离近、延时低和路损小等优势,打造以“小而精、快而智、多而廉”为差异化特征的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及其应用系统。

李艳彬介绍,该星座建成后,可在实现分米级精准“感”知、分钟级实时“传”输的同时,通过先进星载智能处理、星端直连、星间通信实现空间信息直达用户终端,进而孵化直连用户感、传、算一站式服务的新域新质空间基础设施,建立面向卫星直连大众用户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传统遥感数据传输到用户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链条较长。通过超低轨星座,信息可以直接传到用户终端,加上卫星上的高效智能处理设备,可以快速成像。”李艳彬说。

李艳彬介绍,该星座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在技术与业务验证阶段,计划2023年完成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首发星发射,2024年完成9星业务验证星簇发射;在规模组网阶段,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在轨组网运行;在融合发展阶段,完成业务系统全面建设,达到全球范围10分钟以内的即时业务响应和服务能力,助推空间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第一阶段完成后,通过星间组网可以达到1天级服务响应能力,主要是验证业务模式和业务场景,为后续大规模组网打下较好基础。”李艳彬说。

李艳彬介绍,星座实现规模组网后,可形成全球15分钟响应能力,“如果头顶上正好有卫星经过,甚至可以达到分钟级响应。”

据悉,目前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首发星已完成正样产品设计与投产,将搭载光学遥感相机、星载智能处理设备、原子氧探测器等有效载荷,计划今年12月发射。

珞珈二号毫米波SAR

遥感应用系统实现亚米级成像

“在万物互联时代,我们要抓紧建设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推动遥感在交叉学科中的发展。商业化遥感要补充国家体系的不足,必须建立智能遥感卫星星座。”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说。

当天,珞珈二号毫米波SAR遥感应用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由武汉大学和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联合研制,是国际首个星载Ka频段高分辨率SAR,是大范围、大比例尺遥感数据定期、快速、及时获取的“利器”,可全天时多天候对地面进行观测并获取高分辨率微波影像,服务自然资源调查、水资源监测、灾害预警预报等多个领域。

5月21日,珞珈二号01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珞珈系列卫星的“第三星”,也是武汉大学牵头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四星”。

“珞珈二号01星由武汉大学牵头研制,我们承担毫米波SAR载荷的研制工作。该载荷工作频段是在轨对地观测卫星中最高的,具有较大的商业化应用潜力。”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副所长杜鑫介绍。

“01星成功发射至今,一直在轨稳定工作。我们已拿到首幅0.5米分辨率的毫米波频段SAR图像,实现亚米级成像,分辨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以前雷达成像都是图片,该系统后续可实现视频成像,更高效产出图像。”杜鑫说。

杜鑫介绍,01星的应用主要面向水利,包括河流的流速、流向,对于水利部门确认水域的变化,包括水利监测方面都有较好应用前景。

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年底上线服务

当天,航天三江行云公司发布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目前我国卫星数据资源有限,应用场景不足,今天现场发布多个星座项目,可推进和实现航天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落地。”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志伟介绍,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后,可汇聚国内大部分商业卫星资源,做好多源数据融合,为各行各业及政府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

该项目立足发展卫星数据应用产业,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开放合作、共享共赢”模式,依托卫星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通导遥卫星数据汇聚、公共行业需求统筹、多源数据融合处理、一站式应用综合服务平台。

“当前用户和卫星数据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的问题,服务平台可统筹双方资源,让用户更高效、更便捷、更低成本地利用数据,数据端也可以更快、更精准地找到用户。”罗志伟说。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突破性发展高端装备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我省将大力推动卫星数据应用产业,建设全省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做大做强航天产业。

近年来,行云公司抢抓市场发展机遇,立足前期积累的卫星设计、星座建设、系统管理、星座运营、卫星应用全产业链闭环的工程大系统抓总能力,大力拓展通导遥数据融合应用服务。

罗志伟介绍,行云公司一方面大力整合国内卫星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平台进行应用场景开发,尝试为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智慧农业、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在新洲区和江夏区提供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两违’监管服务,每半个月提供一次遥感卫星数据,通过数据对比精准给出违建点坐标,为城管部门精准、高效执法提供了支撑。后续我们将向其他地方和行业进行应用推广。”罗志伟说。

该平台计划于2023年底上线服务,届时将实现卫星数据服务向体系化、智能化转变,形成产业生态圈,做大产业规模,赋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助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助推湖北航天产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进行专题推介,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业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签订11个投资项目,协议投资额158.6亿元,涉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现代服务等领域。论坛同期举办商业航天产业主题成果展览,共有71家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