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全国各地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显著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不断发展、系统建设试点各具特色、但是系统建设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仍待不断完善。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有关人员和试点单位北京市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局及成都市武侯区政府的领导分别介绍了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进展情况并演示了系统的具体应用。鼠标一点,单位的具体位置及各项指标数据呈现在人们面前。拖动鼠标,普查小区的范围迅速锁定,调查行走路线一目了然。再拖动鼠标,相邻的不同行政区域的年报定报数据方便地汇总在一起,这是记者在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汇报演示会上看到的一幕。

  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中指出,建立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发布时也指出,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普查后续工作的重点之一,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对提升政府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加强社会经济活动单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不断发展

  我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自2000年开始逐渐蓬勃发展。2000年前后,国家统计局及宁波、青岛、上海等地已经尝试建立了人口普查地理信息系统。自2002年起,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牵头开展了国家社会经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以甘肃省、北京市昌平区、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为试点,初步取得了省级与市、区(县)级的应用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课题成果之一的“国家社会经济统计电子地图”光盘,从2005年至2009年,已经连续5年为全国“两会”提供服务。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以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全面推进普查区划分与绘图电子化,借助普查成果建设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普查区划分与绘图工作是普查工作的一部分。完整、清晰的普查区图是保证普查对象不重不漏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安排普查工作、规划调查路线、展示普查数据的重要工具。

  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市全面绘制了普查区电子图,其中北京、山西、山东、湖北、四川、青海六省市进一步将单位关联到了建筑物;除西藏外其他省份也在部分地区绘制了普查区电子图。很多省份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还积累了地图数据、技术和人才,为后续普查绘图和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打下了基础。

  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各具特色

  以普查区划分与绘图电子化工作为基础,普查中心进行了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其中北京市、四川省作为省级试点,成都市武侯区作为区县级试点。试点目的不仅是建设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通用的、灵活的、方便移植的统计地理信息平台工具,以便为统计系统内部各地区、各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北京试点系统演示的首都核心功能区、功能拓展区、六大高新产业区等特色经济模块,向人们展示了北京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四川试点系统的“数说四川”(普查数据、定期报表、统计年鉴)、“图说四川”、“特色经济”、“专题分析”、“灾后恢复重建”、“统计产品”、“单位名录”、“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可根据管理平台的后台定制方式转换成各推广地区的地方特色专题。

  和以往的地理信息系统比,这次的系统又有所创新:

  ——数据全面。除了经普综合数据,还展示了基层数据,可以在地图上查询任意区域内所有单位的具体位置和属性,还可以加载年报定报、其他普查、专项调查数据。

  ——地图详细。该系统应用了普查区划分与绘图电子化成果,包含了完整的普查区界线,单位能定位到建筑物,演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单位大楼的外貌。

  ——维护方便。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和加载各类和行政区划相关的统计数据。系统提供了数据管理平台和多类用户权限,方便用户加载维护数据,为各专业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拓展灵活。3个试点系统均在同一平台下开发,通过需求定制和数据加载,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其他地区使用,节约了开发时间和费用。

  国家统计地理信息系统除了提供地图展示和操作的一些基本功能外,还具有统计表、统计图、专题图等多种数据表现形式和统计信息空间分析、统计对象查询定位功能,系统还将结合数据特点逐步集成常规的基本统计分析和高级统计分析功能。后台数据维护管理功能确保用户方便地定制并加载各专业年定报数据及各项普查数据,保证系统数据源的开放性。

  统计地理信息系统仍待不断完善

  目前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有多个省市准备应用试点成果建设系统。但国家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其一,地理数据支撑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支撑统计应用的电子地图的来源和更新比较困难,没有形成稳定长效的机制,而且电子地图中的行政区划边界通常只达到区县一级,导致现有的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无法满足管理微观统计数据的需要。覆盖全国范围的普查区边界还没有建立。由于普查区的划分尚未统一,管理尚处于纸质状态,原有的普查分区在下次普查中不能重用,每次普查都要重新划分普查区,造成了原有资源的浪费。

  其二,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存在着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同专业统计数据和系统共享还未实现。

  其三,目前的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大都针对特定的统计领域、特定区域建设而成,用户单一,数据静态,在支撑普查、抽样调查等日常统计业务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微观数据的支持,更高层次的空间分析应用还无法继续深入。

  其四,目前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对外服务和共享还比较薄弱,统计部门内部还没有实现跨部门的共享,对政府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服务也刚刚起步。

  上述问题与不足是下一阶段国家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需要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据了解,下一步工作的近期目标是制订完善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在各地推广统计地理信息应用平台;中长期目标是建设综合性的国家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完善统计数据和地图数据的维护更新机制,并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中逐步推广应用。诚如马建堂局长所言:“建立健全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是统计工作的一次重大革命。”(王建军/文)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