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北斗里的 “武汉芯”,开花结果了

仅在东湖高新区,从事北斗导航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服务的单位近30家,围绕着精准定位、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进行攻关研发。

近期,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这项国之重器开发研制的背后,离不开武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功劳。围绕北斗产业,武汉默默努力多年后终于开花结果,未来前景生机勃发。

导航定位芯片是北斗导航产业链的核心。而这颗芯片,正是由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完全自主研发的。

成立于2014年的梦芯科技,是我国首家把RTK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相结合、实现高精度服务的企业。2015年,该公司推出了我国首颗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2017年升级到第二代。“启梦”系列芯片不仅助力武汉占领了北斗产业链的上游,还广泛集成在产业链中下游的各种应用场景,已形成百万级市场规模。

泰伯网

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方婷

“像现在传统地质灾害监测的市场,以前传统用板卡来做高精度以及毫米级定位的这种市场,现在通过我们的模块,可以做到把一个手机大小的板卡变成一个指甲盖儿大小的模块的产品,实现一些高精度定位。”

目前,梦芯科技的第三代北斗芯片也在研发过程中,将助力北斗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融合。

除了上游的芯片研发,“北斗+”应用的研发也在武汉方兴未艾。

在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武汉各区渣土车的运行情况。这套“互联网+北斗”建筑渣土智能监管平台已在武汉落地4年多,实现了对全市1万多台在册建筑渣土车及司机的精准监管。

泰伯网

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 刘林

“对工地的监管,每日工地的出土量、每日的消纳量,再就是线路的管控,完全是靠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北斗三代,加上我们自己研发的传感器,比如密闭传感器、载重传感器等等来实现,精度在5米左右。”

随着北斗一代到三代系统的不断更迭发展,武汉依迅也同步踏上北斗的前进“鼓点”,从2003年成立时的一家小公司,逐渐成长为业内“隐形冠军”。

他们主推的应用服务主要集中在“北斗+”智慧城市管理、精准农业、车载导航等领域。其中,在无人驾驶、高精度定位领域申报了150项发明专利,拿到了46项发明专利。随着北斗三号成功组网,企业无疑将会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

泰伯网

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 刘林

“北斗组网之后它可能是一个全球的覆盖,再就是一个精度的提高。借助于我们的硬件产品,对我们做一些相关的产品,还有全球业务的扩展有很大的帮助。”

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出货量已超过1 亿片,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输出到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武汉在导航产业技术上走在全国前列。仅在东湖高新区,从事北斗导航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服务的单位近30家,围绕着精准定位、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进行攻关研发,覆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研学产用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北斗应用服务产业生态。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