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天翔
据悉,朱秋阳与大疆汪滔在搞无人机之初便已相识,而且两人对行业有不少共识。
天翔素以低调的“实务派”自称,自2012年成立以来,便与科研院所合作深耕农业领域,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种左右的作物试验、论证,以此为基础进行植保无人机产品研发。经过4年多的技术沉淀与测试研究,2015年10月,天翔航空TXA-翔农植保无人机问世。
据此,有关分析指出,天翔航空凭借植保无人机的技术沉淀和研发实力获得大疆认可,并因工业设计和后期生产的资源积累,占据产业链支持方面的优势。
目前,“天翔航空”在全国拥有五家全资子公司,分别分布在广东、安徽和辽宁。在河南成立的全丰天翔,是与新三板企业全丰航空合资。
在资本与技术的后援下,天翔先后开发完成TXA-翔农植保无人机和Skycam1200微型测绘两款无人机产品。在推广方面,偏向销售+技术解决方案,即把产品当做平台,借此为客户解决问题,提供从购买产品到作业实操的系列技术支持。同时依托经销商和用户,整合传统农机、农资渠道,在国内建立植保服务站、售后服务中心。
相比之下,以消费级无人机夺得全球近70%市场份额的大疆,在植保无人机领域的修炼还稍逊一些。
毕竟,大疆于2015年才决定进军农业领域,植保无人机之于大疆来说只能算是新业务。
棋逢对手
2006年创业之初,大疆的商业逻辑是飞控系统商业化。2008年,首款飞控系统XP3.1面世。2010年的销售额只有300多万元。2011 年大疆北美分公司成立。2012年,大疆积累了研发一款无人机所需要的完整技术元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及遥控器。2013年,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产品“精灵”问世,销售额超过8亿元。直至2017年底销售额过180亿,一步一履大疆成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全球霸主。
大疆在消费产品的方向上一路高歌,与此同时,另一家无人机“独角兽”极飞科技则走上了行业应用方向。
事实上,极飞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投身植保行业。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