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任伏虎:卫星遥感产业化,亟待扫清四大障碍

卫星遥感产业化,亟待解决四大问题。

  2016年8月10日-12日,第20届中国遥感大会在深圳召开。这一遥感技术交流盛会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两年举办一届,代表了中国遥感事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会议旨在通过国内外学者、专家、企业、政府代表、行业用户间的交流,放眼国际化,扎实推进遥感应用向更宽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卫星遥感产业化,亟待解决四大问题。”中国遥感科技集团执行董事兼CEO任伏虎在2016年遥感大会上对卫星遥感产业化之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看法。

泰伯网
(中国遥感科技集团执行董事兼CEO 任伏虎

  卫星遥感产业化的四大障碍

  第一,数据保障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卫星在做全球观测,但要让这些数据能及时应用产业化,目前还没法做到及时供给,这对产业化就是一大障碍。我们需要主动性去加快采集供给,就象种粮食一样,随时吃随时有。产业化就意味着必须服务到具体的用户,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产业化是没有办法发展。

  第二,产业化成本问题。一是经济成本。如果想要做全国数据,一次购买数据1t就要几千万,如果12t呢?很难有产业化的公司摊下来这成本。二是使用成本。举个例子,如果公司业务人员要利用遥感数据形成业务服务,得先找卫星公司定数据,购买上百万的软件,接着是计算机硬件。除此以外,还要学习处理这些数据,导入数据系统后,才轮到业务人员来使用。这对市场化的公司业务人员有很大难度,耗费了许多不必要的精力。

  第三,数据服务的挖掘问题。大家都知道,“卖数据”已经不是现在产业发展的一个最佳模式,越来越少的公司做数据代理,都在转向更多的全面增值服务。但现状是,我们对遥感数据的挖掘仍旧不够,即便帮用户找到数据后做的也是一些基本处理,中间的增值环节差很多。遥感的数据业务要变成信息业务,把从卖面粉变成卖蛋糕,产业价值才能提升。

  第四,产业协同问题。我们的产业链并没有完全形成。现在,遥感上下游产业链非常不完整,缺少很多技术连贯支撑。比如,现在那么多的数据,想要做一个全国镶嵌,没有多少人能做得出来。

  遥感卫星要迈向产业化,首先要打牢基础

  首先,我们要把各种卫星资源汇集起来,形成高分辨率、高频次的遥感服务;

  其次,通过大数据,形成对时空连续数据的深入分析,从而形成信息产品、形成知识,乃至智慧服务。

  再次,要通过云计算、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在线服务,降低产业化过程中的数据使用成本。形成对数据、信息的按需使用,在线租赁。

  最终,要通过“互联网+”形成产业链上的创新创业环境,补齐产业链的上下游缺失环节,让链上成员都能利用一个大平台对数据做出更多增值、服务的市场部署。

  卫星遥感进入3.0时代,我们要解决整合服务问题

  2010年以前,我们做了很大努力在发展卫星遥感的技术上。这里面包括各类的卫星传感器,也包括我们各种的模型与应用研究。

  2010年-2015年,我们从国家到产业层面都注意到了要发展“能力”,即数据保障能力。这对遥感形成产业化、业务化、市场化的运作很重要。再次期间,我们也探索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来发展。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虚拟卫星组网,进行相应的卫星组合,发展小卫星群,使卫星成本能大大降低,提升我们的卫星遥感产业化能力。

  如何让卫星遥感3.0时代走得更好?我们需要整合资源提供云服务:

  从战略上设施,通过商业化卫星发展,集成大量卫星资源,形成产业化的实时遥感服务。通过遥感信息云,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利用云计算能力,定期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实施云,为产业创新创业者,提供云部署;通过终端,云服务方式进行大屏幕阅读,对政府职能部门定期发布报告,最终打造出遥感产业链的完整生态圈。(文|泰伯网 欧阳雯)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