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中国的“九天微星”也来了,私人卫星时代还会远吗?

不做遥感和通信,九天微星要做太空的大众应用。

  (文/3sNews编辑 思佳)“通过众筹和运营做太空界的小米。”——这是九天微星创始人谢涛对卫星的全新定义。这家最先出现在“敢·爱”未来创客实验室全国总决赛的初创公司,正准备用其第一颗卫星 “微星一号” 创造中国的太空社区。

  被寄予厚望的“微星一号”重约50公斤,携带4颗CubeSat(立方体卫星),形成微纳卫星集群,是中国第一颗属于民间的卫星。计划明年2月完成样星制作,开始产品众筹和创意征集,并于2016年12月左右择机发射。

  不做大项目,九天微星要重运营

  3sNews援引36氪对九天微星创始人谢涛的采访,“在 2 万亿的太空市场里,制造火箭或卫星,都是市场规模很小的一部分,真正行业里 90%以上的市场在运营上。”过去很多商业卫星公司从事遥感、通信领域,但这块目前还挣不来多少钱,他们想做的是用互联网思维运营卫星的大众应用。

  九天微星想做什么呢?用 CEO 谢涛的话说,就是“太空界的小米,把这颗卫星打造成一个 IP,围绕卫星打造粉丝和社区,让全民参与进来,一起玩卫星。”可以想到的应用包括:用户通过手机,控制拍摄自己想要区域的图像;通过卫星上的 6 个方向的网络摄像头,让用户实时看到太空的景色以及自己的照片;给青少年、创客们提供纳米卫星做科学实验等等。

  硬件制造还需依托原航天工业力量

  用互联网思维“玩儿卫星”,硬件基础很重要。九天微星设计的首款卫星除了高分辨率相机,还搭载了激光发射器、网络摄像头、纳米卫星等设备,这些都是以往商业卫星不会搭载的东西,九天微星希望以此完成对大众卫星应用领域的布局。

  在制造和发射方面,谢涛表示还是要依托原航天工业的力量。其一部分部件还是找原来制造卫星的航天集团的院所来做,对于卫星的发射,他们也使用国内的运载火箭搭载发射。“中国的 ‘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火箭之一,也有专为发射小卫星研制的型号。航天工业多年来也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发射成功率比 SpaceX 的火箭要高。”

  私人商业卫星领域发展现状

  从全球角度,商业太空市场存在三家巨头,即众所周知的埃隆穆斯克的SpaceX,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以及亚马逊前CEO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

  此外,初创公司也在不断涌现,如致力于提供商业卫星数据服务的Satellogic,目前已经部署了3颗卫星。

  SpaceX的成功发射,进一步推动了私人公司进军太空领域的热潮。九天微星的到来也开启了我国大众卫星应用的先河。与此同时,国内外创业公司将要面对何种监管政策以及市场化带来的全新挑战,我们将持续关注。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