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智慧城市这一发展理念的提出,阐述了关于城市发展的一个梦想,可以说智慧城市是中国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政策密集出台聚焦智慧城市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于7月22日报请国务院发布。
本月5日,住建部又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北京等103个城市(区、县、镇)为今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住建部通知称,各地要针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要求,抓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提升各应用系统效能;注重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体系建设。
此外,住建部还要求各地指导试点城市编制重点项目投融资规划,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元投资落到实处,逐一落实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和建设时序,确保创建任务顺利完成。
据悉,“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成为智慧城市。有相关人士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规模推广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撬动的投资更以万亿元计,新一轮产业机会即将到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相关的建设涉及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数据采集分析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数据服务企业,对整个IT产业链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智慧中国梦”的三大现实问题
目前,中国城镇化正在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治理面临挑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有待扩大,亟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大城市的“城市病”越发显现。这给“智慧中国梦”的建设无疑带了了现实的考验。
首先,中央政府应协调各部委和地方城市,进行统筹规划和宏观的引导,从而避免造成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同时,地方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城市特点和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以避免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模式。
其次,应把“服务民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一些地方把智慧城市建设当做一种新的政绩工程,并不是真正落地,而智慧城市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一种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公众提供各种便民服务,以信息化惠及民生。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就曾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政府处理问题要守法,要讲理,要有高效率。建设国际化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颗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心,替人、替民众着想,以人为本,才会有更多的商机。
第三,应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统筹考虑,建立健全从系统到设备、数据、信息资源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棱镜门”被曝光后,国内各界都摆出了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国家信息安全问题瞬间成为重大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过渡依赖国外厂商信息技术和产品,无疑会对国家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无疑,智慧城市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一门关于城市健康、智慧发展的综合学问。同时,智慧城市还将推动城市管理方式的变革,让公众成为了驱动城市发展的真正核心,促进城市管理方式走向多元化、扁平化,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方向转型。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