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成立十周年暨学术交流会在京举行

徐冠华对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十年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手的重要项目,作为现代考古学中一种全新的考古方法,遥感考古对现代考古学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成立十周年暨学术交流会在中科院遥感所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主任郭华东、国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长罗静、中科院遥感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赵忠明、国家博物馆考古中心主任杨林、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国10个遥感考古工作站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林主持,郭华东、罗静、赵忠明分别致辞。

  会上,遥感所非再生资源遥感研究室主任、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聂跃平研究员作了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成立十周年工作汇报。汇报指出,10年来实验室在多个省份成立了遥感考古工作站,积极承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长城实验研究等10余项国家和地方重大遥感考古科研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后,实验室将继续加强遥感考古领域的研究,推进学科交流与融合,逐步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遥感考古学术交流基地和国家遥感考古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随后,来自实验室河南工作站、浙江工作站的负责人就工作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徐冠华对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十年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手的重要项目,作为现代考古学中一种全新的考古方法,遥感考古对现代考古学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徐冠华希望实验室在未来的研究中将3S、信息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有机结合,使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同时力争将遥感考古由开拓性工作转变为常规性工作,并使之成为考古学中规范化、系统化的工作流程,推动自然科学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在交流会上,来自成都考古所、湖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以及河北文物局的代表围绕遥感技术如何在考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就联合实验室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实施计划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与会代表希望实验室能够进一步综合发挥各单位的技术与设备优势,用先进的高新科技探寻中国历史文化的奥秘,为国家的文物遗址保护贡献力量。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