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中国地理学会第六届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中国地理学会第六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29-31日在武汉市泰华大厦隆重召开。作为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每两年一次的例会,本次学术会议由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图学专业委员会、湖北省测绘学会、湖北省地理学会、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协办。今年适逢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创建50周年,本次学术会议的成功召开,也成为武汉大学测绘学科50周年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武汉大学的大力支持。这是一次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学术会议,来自全国科研、教学、地图出版以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共计280余人参加了会议(注册代表125人)。其中有不少国内著名的教授和专家,包括30多位研究员、教授。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蔡述明、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国家制图协会主席Milan教授等亲临开幕式并致辞。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地图学与GIS:自主创新、深度应用与信息服务”。有175篇论文入选大会论文光盘,涵盖地理信息可视化、空间认知与地图表达、遥感制图、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土地信息技术、GIS应用、地理信息产业与服务、地图设计、空间分析模型与算法、网络地图、地图综合与多源数据集成、地图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等12个研究领域。会议举办了3个大会主题报告和16场专题报告会(63个专题报告)。学术讨论之后,组织了部分与会代表赴三峡参观和考察活动。

  大会开幕式由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刘耀林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信息产业中心主任、中国超图公司董事长钟耳顺研究员致开幕词。他首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和宗旨,希望大家对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多提建设性意见;进而阐述了对我国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现状的看法,认为近十年来GIS和遥感等地球信息科学的分支学科,无论在技术自主创新还是产业化方面都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地图学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势,因此呼吁大家对地图学的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网络地图、三维立体地图等各种类型地图的普及和市场化,在研究地图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的同时,发现和挖掘地图的文化价值。同时加强高校和研究所的地图学学科建设,对南京师大举办的全国GIS博士生论坛给予很高的评价,希望把它办成一个品牌。最后他代表专业委员会对武汉大学为这次会议所做的大量筹备工作和付出的辛苦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际地图制图协会主席米兰教授做了关于ICA(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发展历史及国际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展望的大家主题报告。他认为在国际地图制图协会这样一个大型国际学术组织中,中国作为一个科技大国,在学科、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传播、产业化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专家、青年学者都参与到国际地图制图协会的活动中去,特别是积极参加每两年一届的ICA大会(例如2007年将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3届ICA大会),向国际同行充分展示中国地图学与GIS的发展成就。关于地球信息科学,米兰认为它应该是地图学、GIS、RS、GPS等多个分支学科共同发展和集成后发展起来的一门一级学科,地图学将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是被替代或边缘化;地图学有与3S紧密结合、地图设计和制作的多元化和大众化、信息服务的全球化等趋势,这其中计算机、网络、通信、网格等技术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数字地图、数字区域、数字国家、数字社区等全球与区域性的科学工程建设的拉动力也很明显。他对中国的地图学发展的辉煌前景充满信心。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齐清文研究员做了题为“新世纪版国家大地图集策划与设计”的主题报告。他从国家大地图集的性质、特征、科学地位和意义入手,概括了世界各国国家大地图集的编纂历史和现状,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大地图集的编纂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局限,进而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世纪版国家大地图集》从科学内容体系、服务对象,到功能、表现形式,再到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定位,提出总体建设框架,说明了图集编纂和技术平台研发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难题,然后较详细阐述了新世纪版国家大地图集的卫星影像、三维地形、地貌、地质、海洋、人口与城镇、区域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生态、生物资源、政区和交通、旅游休闲资源十四个分卷的策划和设计初步方案,以及从国家立项到各部委联合攻关的组织形式。他希望大家对这项大型科学工程给予特别关注,一旦国家大地图集立项成功,将集中全国的力量联合攻关,实现中国地图制图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式创新。该报告从国家层面上阐述了编纂我国新世纪版国家大地图集的宏大构想,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艾廷华教授做了“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尺度及其变换”的主题报告。他首先阐述了“从比例尺到尺度”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语义层次尺度、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三种尺度在量化程度上的差别,探究了广度、粒度、间隙度等尺度要素的特征,研究了尺度与空间分辨率和语义分辨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尺度的分类体系;在第二部分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中与尺度相关的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地理信息尺度的描述与表达、尺度在观测建模与变换中的控制作用、尺度的不变性、尺度转换等;第三部分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尺度转换与多尺度表达之间的关系,介绍他的团队提出的多级尺度显示存储、初级尺度变化累积、关键尺度函数演变、初级尺度自动变换四种技术策略,演示了形象而丰富的研究实例。艾教授的精彩报告同样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从一个科学问题角度向大家展现了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在地图学与GIS领域的研究成就和水平。

  本次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检验和展示了近两年来国内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内取得的自主创新、深度应用与信息服务的成果,进一步向社会宣传了地图和GIS的科学价值,提升了它们的社会功能。本次会议是全国地图学与GIS领域的盛会,地理学、测绘学、地质等学科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基于不同学科背景,汇报和交流了近两年来在地图学与GIS理论方法、技术创新、产业服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主题覆盖面很广,既有关于国家大地图集策划大问题的讨论,也有专题地图符号设计精细问题的讨论;既关注于地图学科体系的思考,也有单项地图学与GIS课程的设计研究;既介绍ICA协会组织功能,也讨论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政策;既有基于系统工程原理进行大型GIS建设路线的讨论,也有专业化地理信息可视化中虚拟本体的设计和讨论;还有关于土地信息图谱新理论的探讨,以及经典空间统计方法在地图分析中的应用。但归纳起来,受应用需求的驱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研发、工程实践与应用仍然是本次大会关注的热点,地图感受论、地图认知、地图信息传输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所回潮,在会上发表了诸如地图美学艺术特征、地图认知原则、地图学语言特征等方面的论文。此外,地图与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的面进一步拓宽,出现了妇女地图、城市热岛效应、湿地环境信息管理、减灾防灾决策支持等新颖的主题研究。与会代表的大会和专题报告,角度不同,特色各异,体现了国内地图学与GIS领域自主知识创新气氛浓厚,科技成果向深度和广度应用,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模式和视角丰富多样、百花齐放的格局。

  二是重点研究和讨论了我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建设和人才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地图学是我国传统地理科学和测绘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也源自地图学,近年来又在地图学、GIS、遥感、GPS等学科的基础上整合并建立和发展了地球信息科学。目前全国已有180所大学开办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办学层次和条件差别较大。为了满足地图学与GIS的人才需求,专业委员会对本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希望对不同学科背景下开设“地图学与GIS”学科教育的学科体系结构、教学规范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次会议设置了“地图学与GIS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专题,并由国内本学科研究积累较深、学科建设力量较强的几所大学发起,酝酿成立“全国高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研究会”,已经在会议期间召开了研究会的筹备会。另外,作为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在汤国安教授、闾国年教授的组织下,策划面向全国各高校和中专的专业教师开设地图学、GIS、遥感等学科的师资培训班,得到专业委员会的赞许和支持。

  三是配合学科庆典,宣传和展示了武汉大学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成就,探讨并制定了专业委员会今后组织和开展全国及区域范围内学术活动的模式。此次学术会议配合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创建50周年庆典活动,从地图学与GIS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面向数字区域及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展示了武汉大学的学科积累和学术成就,也是本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与各大学专业庆典活动之间互相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根据本专业委员会往届的组织活动惯例,结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本次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决定:今后每四年召开一次与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本专业委员会自己组织的学术大会。在两年之间,可根据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产业化等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定期地组织和召开学术研讨会。例如南京师大组织的全国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生论坛也是以本专业委员会和GIS协会的名义召开的。每次学术会议的论文集及优秀论文向国内核心刊物推荐发表、会议论文集在EI收录等成果,又增强了学术成果的宣传和交流广度和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参会者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的确定,使专业委员会的活动纳入了定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制度化轨道,将会使本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学术交流、总结和传播科学知识与技术、推动学科建设”的功能发挥和各项工作的开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本次大会还决定了近两年的学术活动计划:一是2007年5月在庆祝南京大学地图学科创建50周年庆典期间,本专业委员会与CPGIS等国际组织联合在南京市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由南京大学承办。二是2008年9月下旬在乌鲁木齐市,由本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第六届全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术大会”(也是中国地理学会第七届全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术大会),由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承办。此外,还会根据情况召开区域性的、小范围的专题研讨会,届时会向各委员发布通知。

  总之,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今后我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信息应用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本专业委员会与中国GIS协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的相关专业委员会,以及各大GIS技术商之间的合作探讨了新的渠道,同时还将推动地图学-GIS领域与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的合作和宣传活动的开展。

中国地理学会供稿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