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百问商业航天②|大规模星座来袭,卫星测控跟得上吗?

牧星人如何管好满天星?

泰伯网【百问商业航天】是国内首档商业航天问答短视频栏目,拆解百个商业航天热议话题,汇聚百位产业创新者智识,以PUGC+AIGC铸造商业航天「创新者百科」。记录中国商业航天走向大时代的铿锵足音,为产业发展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泰伯网

本期问题:大规模星座来袭,卫星测控跟得上吗?

揭榜嘉宾:董玮 航天驭星CEO

(点击上图查看视频。以下根据视频内容整理)

董玮星座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是大规模星座在轨运管的关键。我认为大规模低轨星座的管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建设完善的卫星地面站网系统。卫星星座的运营是天地一体化的庞大系统。大规模的星座需要大规模的卫星地面站网来支撑其在轨运营。地面站网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星座在轨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运管。大规模低轨星座的任务规划与调度,星座构型保持极其复杂,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卫星星座的智能化管理。

在轨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卫星在轨管理的需求包括测控、数传、碰撞预警、定标、在轨维修与维护等。传统模式下,这些业务由不同部门分别负责。以往,卫星大多为单星或微型星座,尚能满足需求。但在巨型星座时代,传统模式条块化分割,协同性差、效率低的问题就会凸显,会严重影响星座在轨运管的安全性以及星座运营效率。

虽然测控对于卫星至关重要,但站在商业的视角来看,测控服务是个极窄的细分市场,天花板很低。然而站在产业的视角,卫星测控又蕴含很多机遇。

首先,将测控与云相结合,促进卫星应用产业的爆发。将测控+云相结合,为卫星运营商提供卫星测控、数据接收、数据存储、算力支持、数据分发等服务,能打通“卫星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卫星应用产业爆发。

其次,提供天地一体化的测运控解决方案。卫星测控系统涉及星上和地面的各类软件、设备、算法及技术服务。在传统航天体制下,这些软件、硬件和服务是由不同单位来承担的,存在沟通界面多、效率低、系统可靠性不易保证、总采购成本高等问题。航天驭星早在2018年就启动了测控软硬件的自主研发。目前航天驭星已实现卫星测控全系统软硬件的自主研发,相关产品已在商业卫星中广泛使用,能够为用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的测运控解决方案。

卫星地面站共享运营测控服务模式是商业卫星测控发展趋势,对卫星运营和应用领域具有积极的影响。目前,航天驭星已与部分友商及数量众多的商业客户实现了地面站共享运营。共享运营具,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降低了卫星运营商的测控成本;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然而,共享运营模式也亟待解决,比如,如何确保不同卫星运营商之间的公平性和权益保障,如何制定统一的管理和调度规则,以及如何确保运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等。

-----------------------------------------

于问答之间,寻创新锚点。【百问商业航天】栏目现已启动话题征集。如果您有感兴趣的话题,遇到行业发展痛点或难题,或只是单纯的想要挑战答题嘉宾的“超级大脑”,都欢迎您前来发问。征集中的高频话题将被收录至栏目话题库,我们将邀请相关嘉宾来“揭榜”,回答该话题。您也将成为【百问商业航天】话题“发榜人”。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