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北京国测星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静:大数据时代的新型遥感数据应用服务模式

北京国测星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静就“大数据时代的新型遥感数据应用服务模式”发表演讲。

以下是北京国测星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静的演讲实录(未经本人核实),演讲主题为“大数据时代的新型遥感数据应用服务模式”。

泰伯网

李静:感谢在座观众耐心听到最后一个报告。前面的几位专家都给大家做了非常精彩的介绍,介绍了各种大数据的来源,其中也毋庸置疑,遥感大数据我们看图说明,在新的模式下,大数据时代的新型遥感数据应用服务模式是怎么样的?依托与国家测绘局信息技术中心,我把我们的应用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是卫星中心和国测星绘,二是资源三号卫星及数据应用情况,三是应用服务模式。

这里面有几个大的事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于2009年12月18日成立,下面是中心的介绍。国测星绘负责资源三号和服务推广工作。这张图是我国测绘卫星发展的规划,资源三号零三和零四在研制的阶段,我们的高清卫星研究中心是云库。资源三号文姓是2012年1月9发布的,它是我国继国外的卫星之外,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测绘卫星。

经过几年的运营,从2012到2015年这个是资源三号卫星获取的总体情况,在全球总总计在国内和境外,它是原始数据获取稳定持续这样总体的状态。这张图反映的是全国的情况,底图是2012到2014年全国的覆盖的汇总,粉色的图是全球的汇总系统。这个是全球的覆盖情况,现在目前有7073万公里的覆盖数据。

有这么多原始的数据,也形成了这么多有效的积累,我们有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产品。数据产品包括原始数据的产品,另外还有数字影像,这个是每年计划更新一次,另外一有数字地表模型库,还有一些新型的数据服务产品。这个是一些典型的样图。

我们还生产了全国数字表面模型库,经过一些测试它的精度优于九米,另外更新的周期是两年,它的高精度比较高,而且它的时效性比较新,这个是依托于我们国产卫星的特点。

从应用服务上来讲,我们主要首先保障的是国家测绘的应用,另外是行业应用的服务,最后是服务网络的建设。

测绘任务保障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基础测绘任务,二是保障天地图平台的应用。三是在地理国情检测。四是省级综合应用。

下面介绍一些它的应用的情况,在国土资源部每年的一张图中的应用。这个是在土地督察中的应用,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这个是在林业行业,在国家林业局做探绘计量方面的监测,这个是在国家审计方面的应用。特别是要介绍的是我们跟一些高德、四维还有百度的厂商还是了导航地图的中心。

在国际上,跟一些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一些相关部门也提供了一些实验的数据进行了综合的应用。

总结来说,资源三号已经发射这么多年以来,向国土、测绘、农业环保的部门提供了32万的影像,覆盖面积超过的1.92亿平方公里。

重点介绍一下新兴数据的模式:一是遥感影像即时发布与服务系统。二是资源三号卫星影象云服务平台,三是遥感影像动态监测云服务平台。

这是一个背景,我们传统使用数据的方式,首先是获取各种类型的数据,然后对它进行存储和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然后对它面向各种行业的应用。我们研发的卫星影象机顶盒是云服务的产品,我们可以进行快速的数据筛选、切片等处理,然后把它进行更新,用户不需要下载影像,也不需要进行传统的注册,他可以所见即所得的在我们的界面上进行数据的勾勒,进行图片的汲取。

这个是我们主要用户的情况。刚才介绍的是切成瓦片之后的服务,另外我们提出了叫资源三号卫星影象云服务平台。资三发射以来向各行业提供了超过1.92亿平方公里的卫星成本,与全国大部分的省份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模式,对于这种高频次的合作的需求,我们依托于中心被授权的数据源,我们把它建设成影像云平台。 现在看到的是我们驱动机制,以卫星中心为基础,,于多个省级节点、行业节点与下下各级测绘部门开展合作。

这个是平台建设的大世纪,我们在国内湖南、广西、江苏都成立了分中心,我们在2016年5月29日,这个宣布云平台正式开通,我们在全国各省都建立了接入的节点,这个是接入节点的时间点,我们现在进行资三、高一、高二的配送。

影像时效,客户不再下载,我们推到阿里云上,他们都可以利用夜间限制时进行推送,我们叫T+1,比我们获取数据多一天的时间,严格来说不再是24小时,是12小时,客户不再需要建设这种卫星接受系统,它可以准时的相当于卫星中心的分中心。

最后介绍的是遥感影像的监测的平台,在我们刚才推送的基础说,客户可以制定规则,我们提供的地表覆盖的信息,路网信息的提取,还有背景信息的提取。这个是平台的一些共蒙,样本采集系统和样本管理系统。在平台的应用上,对国家的审计项目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高尔夫的球场,为项目审批工作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业务支撑。这个平台应用在矿山环境监测,新闻调查方面也体现了一些应用。在土地督察上,对一些批而未建,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时时的监测,客户不再需要我们提供的影像,我们只需要把监测的信息按时的提供给他,我们就实现了从影像到数据分析到应用的过渡。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影像是一个非常密切的影像实现的图,从2014年到2015上海地铁二号线东延线的多频次的监测。这个是今年的武汉市洪涝灾害监测数据和产品生产,进行提取的结果。

主要想跟大家表达的意思,在大数据的情况下,我们每一佳都不可能做到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来进行数据的生产。我们可以把原数据以各种新兴的方式或者是切片好的方式或者是原始数据的方式或者是以信息的方式向大家两推送,我们愿意跟各行业部门展开合作,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在行业部门开展免费的试用,包括和长江水网局这样的行业部门,所以希望跟在座的用户单位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国产的数据,来挖掘我们需要信息,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