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2014中国GIO年度颁奖结果揭晓

2014中国GIO年度私享峰会上午颁发了2014年度四大奖项。

  今天,“2014中国GIO年度私享峰会”在北京·健壹景园盛大开幕。峰会的主题是“寻找下一个百亿机会”。

  2014中国GIO年度私享峰会上午颁发了2014年度四大奖项。获奖个人及单位分别是:商业成就奖得主,四维图新孙玉国;年度产业贡献奖得主,德清科技新城;年度创新案例奖得主,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年度创业新星奖得主,武汉禾讯向涛。

  以下是获奖感言(未经本人核实):

  商业成就奖:四维图新孙玉国

泰伯网

  丁芳:今天代表孙总领这个奖,孙总因为两周之前就已经约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所以不能亲自来他也表示非常遗憾。四维图新得到了更多的大众认可,我觉得这个也是四维图新非常感谢的一件事情。所以,孙总让我再一次对大家、对3sNews刘总表示感谢。

  作为四维图新的一员,也应何主编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作为四维图新一员,对这个公司,以及对这个行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点感悟。

  刚才听了景主任和陶总的讲话,我感触挺多的。我们以前做这个行业的时候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在汽车和互联网领域,或在各个领域被应用的更多,然后能让自己的企业有更大的价值,地图产品能够被更多老百姓使用,这是我们最开始初衷。但是,后来我们突然间发现大风来了,我们突然变成风口上的猪,而且是飓风口上的一只猪,所以这时候不得不飞一下。四维图新2004年成立,做地图,最开始把地图卖给车厂,到现在把地图卖给宝马、大众、奔驰、特斯拉等等这些国际知名的车厂,也包括国内的长城、上汽、北汽,一汽等等。

  在这个过程里我感触很深的一点,作为第一个在地理信息行业能够跨界,并且能够生存下来的公司来说,这个过程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做的第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接触外界,学习外界。首先要做到适应外界的文化,改变自己的文化。2014年是四维图新成立十周年,这个过程就是企业文化是不是能够适应外界挑战的一个过程。

  在当今移动互联世界,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转型,作为传统的图商我们也在做一个转变,我们从一个图商的角色转变成车联网服务商的角色,在这个转变过程,也同样会经历很多的来自于跨界的竞争。很多大公司突然间跟你在同一个行业里去竞争,其实企业面临的是存活下来的问题。所以,2014年我们引入了腾讯的战略投资。汽车领域我们已经站的很稳,每年可以占到60%的市场份额,但是互联网这个领域我们相对走的慢一点。

  所以,牵手腾讯,最主要的目的是注入互联网的基因,注入更多互联网的元素。地理信息行业有趣的事就是它现在不再是单纯的地理位置的概念,从最开始的导航到半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其实中国很多企业也在做无人驾驶。从地图本身发展来讲,地图跟很多车厂的订单里面,都能看到未来自动驾驶一定是一个方向,而且他们会把地图作为一个深度传感器。就是说,将来地图在整个汽车里边的应用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做路线引导的一个工具,它可以作为传感器,而这种传感器,不仅仅是图商对汽车的服务,汽车自己也在把自己的传感器数据传回到图商这里。所以,我们在做传感器地图。就是我们把汽车上很多的传感器数据传回来,基于位置的信息传回来,然后把它接入到我们的地图数据库,使得地图数据库更加精准。

  今天的主题特别好,叫“寻找下一个百亿机会”。我觉得现在应该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机会,汽车工业在万亿规模,移动互联在千亿级,智慧城市也都在千亿级,地信行业,可能连百亿的规模都没有到。但是,我觉得随着外力,这个行业还是会有更多的猪能飞起来。

  最后,因为今年正好是3sNews成立十周年。在此我代表孙总,在这个场合向3sNews表示一下祝贺。我认为3sNews在引领这个行业走向跨界的过程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能让我们这些企业有机会看到外界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这对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衷心的祝愿3sNews能在下一个十年,下一个二十年走得更远,走得更高,谢谢!

  年度产业贡献奖:德清科技新城

泰伯网

       黄杰:今天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们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拿这个奖不容易,因为同台竞技的有北京、武汉这样国内顶尖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同时来领这个奖我也很不安,因为对产业的贡献主要是企业做出来的,所以今天其实我是代表我们园区51家地理信息相关的企业来拿这个奖的。下面请允许我把我们浙江产业园的情况,以及最近的一些发展跟大家汇报一下。

       浙江省历来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作出了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打造信息经济大省的战略部署。而这些年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浙江省信息产业的营业收入已经突破1万亿元,十一五以来基本上是年均27%左右的速度来发展。阿里巴巴的成长,是浙江信息经济和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世界首届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为什么选在浙江,也是对浙江信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肯定。

       地理信息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非常重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两次出台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据统计,2014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和相关产值超过了200亿元,虽然跟北京等地方还有差距,但我们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我们的管理部门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在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考核中连续5年排名第一;在资本市场上,本地企业阿里巴巴收购了高德;在创新上,互联网上前段流行的2.5维地图,最早是我们一个大学生创业公司做出来的。

       浙江省目前正着力打造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我们建园的时间不长,2012年才开始奠基动工,目前,十来幢产业大楼已经投入使用。我们近期的目标是汇聚100家地理信息企业,66幢产业大楼全面完工,完成税收一个亿。这个目标应该很快能够实现,到目前为止我们产业园已经聚集了超过50家地理信息企业。从远期来看,我们的目标要打造“一链一园三中心”,一个链就是在园区形成一个地理信息产业链,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园是打造国家级的地理信息产业园,以及中国北斗的产业化基地。三个中心首先是国际地理信息交流合作中心,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论坛永久落户在我们这个产业园,以这个为基础,以后业内的一些大会,会越来越多在我们这边举行。第二个中心是全国地理信息创业创新中心,现在园区集聚了很多科技创新的一些要素,包括景主任这边的国家遥感中心对我们也是非常支持,中科院地理所、遥感所、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在园区设立产业技术中心,还有很多民间创新力量也在汇聚。第三个中心,是全国地理信息大数据产业中心,中国联通华东云计算中心落户在我们那边,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在这边设立数据服务中心,还有园区的很多企业将来会涉及到大数据服务,希望以后能够成为全国地理信息大数据产业的集聚中心。

       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缺乏”。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从一个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水平属于中等偏下的省份,变成第一团队的一员,现在浙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已经连续13年在中国大陆省区排名第一,农村居民平均收入已经连续29年在中国大陆省区排名第一。虽然我们的资源比较缺乏,但值得自豪的地方,就是浙江人把自身变成了资源。浙江能有今天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市场的力量和民间的力量,我们政府也在着力于打造一个有效的政务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服务、激发民间的活力、鼓励大众创业,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以及更有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相信我们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将来能够为业内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业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谨代表德清科技新城管委会诚挚地邀请大家到浙江产业园来看一看,你们的真知灼见,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谢谢!
 

  年度创新案例奖: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泰伯网

  熊安元:今天非常荣幸的代表中国气象局领这个奖。中国气象局在地理信息应用方面有着非常巨大的需求。我们有信心把这个奖发扬光大。今天因为时间问题,简单的说三点:

  第一、感谢在座的地理信息行业的各位从业人员,没有你们提供的这么很好的平台和良好的服务,中国气象局为全国政府和广大公众提供的服务也不会这么好。所以,由衷的感谢各位。

  第二、气象行业对于地理信息有巨大的需求,主要是因为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还不够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全球天气预报的分辨率是50公里,我们区域模式的分辨率是10公里,但是离我们的需求差距非常大。地理信息系统的表现功能和分析功能,能够极大的改善我们的服务,使我们预报的偏差能够得到一定的纠正和更正。

  第三、我们对于这个行业的进一步需求,我想可能是两个方面,也供各位地理信息行业的从业者参考:1、气象系统要跟应用深度融合,主要是地理信息的数据和内容数据要进一步深度融合,这样才能使我们地理信息在气象行业的应用更加顺畅。2、希望更多的地理信息行业同仁们,能够做一些气象专用的分析工具和一些分析软件,使我们的气象行业应用能够更简洁,技术含量更高,更充分的发挥地理信息在空间分析方面的功能。最后代表气象部门感谢3sNews给我们颁这个奖,谢谢大家!

  年度创业新星奖:武汉禾讯向涛

泰伯网

  向涛:非常感谢3sNews还有遥感领域对我们公司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认可。我今天讲一件事,是我们发现的关于整个行业遇到的困难。

  在遥感应用领域,大家都有这么一个感觉,为什么我们只能给政府服务,或者客户只能局限在很小的领域,不能够走入更大的市场。很多可以应用遥感的领域我们都没有用。遥感企业切实的体会到受制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现在我们的数据源仍然是昂贵的,半个月更新一次,没有大量的应用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也就不能爆发一个新的产业。

  我认为遥感领域,迫切需要解决这样一个数据源的问题。我认为现在这个机会已经来临了,在美国有两个公司,去年用不到一百万美金的成本制造和发射单颗的卫星,构成一个星座。我们中国的企业是不是可以去联合起来,也去做一个民用的商业卫星星座呢?这一块我们公司也有一些想法。我们认为要做就要让公众可以免费得到数据源,每天甚至每小时可以更新,可以清晰的分辨出车辆的卫星星座系统。估计制作成本在一百万美金左右,这个就是我们的设想。

  有想法的那些人就可以无门槛的进入到这个领域,把他的思想变成一个千奇百怪的应用。手机的爆发,才有手机应用的爆发,才能诞生出像饿了么、大众点评、微信这样的市场。我们遥感行业,将来一定也可以成为这样,但首先我们要把数据源建起来。

  我们做好了准备开始涉足这个领域。我们启动的资金差不多就是两千万人民币,去制作一颗纳米卫星,然后准备一颗备份卫星,第一批发射成功之后,就可以在新三板市场募集资金进行后续发射。而且我们还会在卫星的融资过程中去通过众筹的方式去筹措。这是中国整个遥感企业界可能都还没做过事情,一定需要聚集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加入我们。有了这些基础,我想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面,一定可以成功。谢谢!(整理|葛宇)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