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董大南:北斗卫星光压模型改进研究

北斗现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家谈得很多,产业化、民用化,另外是为下一代的发展打基础,就是为今后的提高精度,高端用户和高精度用户,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其中光压模型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2012年9月24日上午9点,首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NASA著名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董大南在大会中做了《北斗卫星光压模型改进研究》的报告。

泰伯网

NASA著名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董大南

  以下为大会报告实录:

  各位来宾、领导和专家大家好!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会,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先跟北斗专家的请教,问北斗当前国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一些什么问题,说其中一个问题是需要解决北斗光压模型问题,我说那我就把这方面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北斗现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家谈得很多,产业化、民用化,另外是为下一代的发展打基础,就是为今后的提高精度,高端用户和高精度用户,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其中光压模型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首先讲一下现在对北斗卫星轨道我们借助一下GPS来看一看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对卫星轨道扰动最大的实际上是地球重力场,其次才是光压模型。但是地球的重力场,包括太阳和行星的重力场,他已经有非常好的精确模型,所以真正没有模型,没有解决好的真正问题是光压,在有太阳光压、卫星日辐射、地球的辐射等等问题这里面关键的还是光压模型。

  这个光压模型它在物理上来说,是太阳辐射的光压常数,实际上这个常数并不是真正的常数,这个常数有的是一年的,太阳黑子周期,有的观测已经显示它不是常规的常数,所以这是复杂的原因。它可以扰动的,可以生成的直接光压,它的表面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慢反谁两种,由于它吸收光压以后,它可以发热,大概是光压的10%左右,还有地球反射的压力,还有由于天线板没有完全放平造成的问题,所以建立光压模型要考虑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这里面还有卫星光压是卫星形状和材料也有关系,所以卫星形状,它不是一个很标准的球形,所以它的形状比较复杂,它的形状比较复杂以后,还会产生反射的刺激压力模型,包括它还会产生力矩,这种光压对卫星的扰动机理,必须要卸载之后才能维持卫星的正常运行。另外太阳板带天空不是不动的,它要不断旋转,才能使太阳板对准太阳,发挥最大的发电效应。所以随着卫星的移动,它的太阳能电池板必须要不断转动,这就使卫星的动力学状态非常复杂,所以建立光压模型的时候,对太阳能板的转动,尤其是在地影下面的动力学状态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在地球的阴影下,这个光压是为0,这时候电池板运动状态非常复杂,下面就是给出了它是先进入半影,然后进入本影,由于地球的半径,所以它的半影不是那么清晰,所以它有一部分光线会进入半影里面。更严格来说,地球还不是圆形,是椭圆形,所以你必须把地球的椭率考虑进去。包括有的时候光影在一天之内也会被月亮很短时间的挡住,所以这些因素我们都要考虑。

  那么负阴影的时候,感应器失灵以后,一方面它原来是惯性运动,另外光压板必须进入反向运动,它必须完成180度的转动,根据GPS来讲,GPS就是在转动的时候转不干净,它还有半个小时的调整时间,所以使它的卫星估计很不准确,导致ITS取消了卫星的中差,而在第二代卫星上在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这个时候光压模型是最难解决的就是动力学状态的问题。现在介绍一下现有GPS光压模型,最简单的是1987年搞的时候一个物理模型,这个非常简单,但是误差比较大。然后这是第一代GPS的制造商,建立了一个GPS卫星的Rochwall模型,这个模型最大的问题就是精度不是很高,后来就扩展到ECOM模型,它是运用周期运动的力,它的精度可以比Rochwall精度提高一两倍。另外是GPI建的模型,他觉得他的东西是最好的,别人的有偏差,他们是混合的模型,他们一个是在太阳光下的模式,一个是进入混合动力的模式,所以它考虑了两种不同状况下卫星的运动。还有一个叫UCL的模型,它这个比较复杂,但是精度更高一些,它的主要贡献就是考虑了卫星体的光二次反射。

  这个是太阳对卫星的半长轴的扰动,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对卫星的偏析率是增加,它的偏差可以达到40公里。下面讲一下我们自己的考虑,对改进北斗光压模型的考虑,我们就要借鉴和吸收GPS建立光压模型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走北斗自己的路,尽量的要打倒甚至超过GPS的光压模型水平。

  首先是对现有北斗卫星姿态要进行了解,我们假定没有能力拿到北斗卫星姿态测量的实际数据,那么我们只能根据卫星轨道参差,利用各种模拟轨道计算,首先要知道北斗卫星是怎么旋转的,据说它的旋转还和GPS不一样,把这个要搞清楚。另外就是把北斗卫星的精度和它的积累要明确,因为轨道的资料要若干年,不然的话你拟合的不是真正的光压,你会把其他因素吸收进去。鉴于北斗为系统在亚洲还比较好,所以我们要以实际资料来确定那个弧端的选取。首先就是要把现有GPS模型进行匹配,我们看一下和别的卫星匹配如何,然后建立我们自己的模型,以物理模型为主,然后建立经验模型。在GPS建设光压模型他们吃很大的亏就是没有考虑到光压像素的问题,这个我们搞模型的都有体会,有些模型在地面测试得好好的,但是一到天空就变了,原因就是在地面测试的时候,你把其他问题都排除了然后测它,但是到了天上以后,所有参数都是高度相关,高度相关有什么都变了,所以GPS吃了很大的亏,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把所有参数的高度相关性考虑在镍,所有参数如何互相之间的相关变化,这是一门艺术,它的应用是这样,就是我们下面测定是两个方向,如果给予一般用户,我们给予统一标准,对于高精度的我们要拟合,拟合的时候不见得所有参数都要参加拟合,因为它是高度相关,只有一部分参数参加才是最佳的,到底是哪一部分,这个要经过高度参数方面的理论实践。那么没有高度参数参加的,它的参数跑到哪儿去了,这些都要我们给出定量研究,使得北斗卫星精度得到尽量提高。

  这是我的一些个人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参考。谢谢!

  (以上报告内容为现场速记,未经本人审核)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