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北京用手机直播汛情 未来建智能防汛系统

除现场监控视频外,降水预警、测量,桥区防汛预案,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抢险人员、设备GPS定位等多“图”融合,是指挥中心在未来进一步发掘智能防汛系统的先决条件。

  在北京排水集团大楼一层北侧,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的调度指挥中心赶在今年汛期投入试运营。

  端午节期间,连绵的阴雨天也引起了人们对防汛排水的关注。排水集团信息中心主任于丽昕昨天表示,调度指挥中心技术升级后,可以利用桥下固定摄像头、移动巡查车、应急指挥车等多种渠道,将管辖区域内的道路、桥区积水情况实时传回调度指挥中心。

泰伯网

工作人员对单兵视频系统进行调试

  据介绍,今夏,巡查人员单兵机动能力也将大大提高——为他们专门配备的3G手机,可以利用视频对各地区汛情进行“直播”,积水现场画面会直接传送到指挥中心监测屏幕上。

  屏幕墙7天×24小时不“眨眼”

  近日,排水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调度指挥中心将为排水集团提供生产联合调度指挥、防汛指挥、应急处置、客服响应等业务处理并为防汛人员提供现代化、网络化的指挥平台。

  昨天下午,记者刚一走进200多平方米的新指挥大厅,一块与交管指挥中心颇为相似的巨大屏幕墙便映入眼帘,屏幕上,一幅由排水集团自制的70座桥下泵站雨水收集数据图集,犹如一张北京五环内地图。屏幕墙上,24块60英寸的LED屏幕相当于防汛指挥人员的眼睛。

  与人眼不同的是,这些紧盯道路、桥区汛情的设备绝对不允许“眨眼”。按照设计标准,每一块屏幕都要保证达到1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稳定运行及使用寿命,确保整个显示系统在日常“7天×24小时”连续运行或关键应用中的正常使用。

  “在现场摄像分辨率允许的条件下,每个屏幕都可以被分割成32个‘画中画’,相当于同时展示32台摄像机‘直播’的画面。”于丽昕说,正常情况下,每个屏幕被切换成4到8个“画中画”,便可以满足指挥人员对现场监控所需条件。

  指挥中心4条渠道看积水

  大屏幕上有这么多个“频道”,播放内容又是从何而来?

  于丽昕介绍,大屏幕上的图像采集主要来自4条渠道,首先是分布在70多个泵站桥区的固定摄像头,一般包括对准桥下积水区标尺及监控泵站开启情况这两个角度;其次是60多辆移动巡查车上装载的球形摄像头;再有就是移动指挥车上配备的高清红外夜视摄像机;最后是本市防汛首次应用的上百台3G手机视频传输,由于这些手机网络与指挥中心相连,防汛人员在使用手机拍摄汛情时,每一个现场画面都可以被实时切换到大屏幕上,有效增强了积水监控的机动性。

  目前,本市各大重点地区已经建立积水点视频系统,应用3G和ADSL技术传输,将现场积水排除情况即时传送到指挥中心。

  同时,防汛应急车辆上也增加了无线视频传输设备,可将沿途经过地区的图像信息通过无线视频转播到指挥中心,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指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另外,防汛车辆和人员还应用了GPS定位技术,在指挥中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远程移动视频“遥控”监测。

  未来可智能测算积水程度

  除现场监控视频外,降水预警、测量,桥区防汛预案,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抢险人员、设备GPS定位等多“图”融合,是指挥中心在未来进一步发掘智能防汛系统的先决条件。而屏幕墙高分辨率的显示图像,可以在整个屏幕上显示超高精细的图像。特别是在显示地图图像时,可对广大范围区域进行高精细确认。

  信息中心技术人员透露,通过与气象部门合作,大屏幕上可以显示出全市各地区暴雨预警信息及雨量监测数据。记者看到,通过对气象卫星云图的监测,防汛人员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城市上空雨云变幻情形及中心城区降雨情况,屏幕中标志区域的颜色越深,预示着该地区的短期降雨量会越大。

  “结合排水集团已经掌握的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桥区防汛预案、抢险人员设备GPS定位等专门地图和数据,智能防汛系统的建立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技术人员解释。

  简单来说,未来,本市防汛将由目前已经实现的“车等雨”进一步提升为“车找雨”,通过上述系统融合而成的智能模型,在一场降雨前和降雨过程中,根据每个桥区的实际排水能力和周边防汛人员、设备的配置情况,测算出某一地区可能出现积水的时间、深度、范围,并自动指挥驻守及增援抢险人员的行动。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