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大庆数字化城管建设未来五年计划投资2.21亿

据悉,未来五年,大庆市数字化城管建设计划投资2.21亿元,用于设立以奖代投及代整治资金,并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设,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走进坐落于大庆城市规划馆的大庆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数十台微机数据跃动,工作人员神情专注、下达指令。借助偌大的投影显示仪,记者仿佛长了一双“千里眼”,大庆市方圆几十公里地面微小的瞬息变化,纤毫毕现。

  该中心的墙上,两个大字“品味”十分扎眼。“信息采集监督员遍布全市,每一位都是城管局长。一个城市有这么多城管局长,城市管不好都不可能。”中心主任刘国钰自信地告诉记者。

  数字化城管实现八大跨越

  2006年底,大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按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运行模式,陆续建设了八个二级平台,实现了市、区两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数字化城管,造就了无数只“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八大跨越。

  发现问题更快速。系统中每个万米单元网格内都有信息采集监督员巡查,重点区域每天巡查四次,发现问题,用城管通拍照后发送到市级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城管工作中信息滞后、工作被动等问题迎刃而解。

  责任落实更明确。指挥中心将问题派遣到相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有异议,指挥中心协调,或现场办公,确保责任落实快速、准确。

  解决问题更及时。监督考评系统客观公正地生成各责任单位的考评结果,和部门年终考评、评优挂钩。原本一周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一天甚至几小时就可以解决。

  部件管理更精细。地理信息普查系统将80平方公里建成区地面上的40余万个基础设施,如行树、绿地、井盖等20多种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将私搭乱建、暴露垃圾等录入系统存档建库。

  视频监控更高效。系统共设置了900多个视频监控点,遍布各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153条街路、31处广场、22个商业区及重点地段,实现了对案件处理的全方位跟踪和准确复查。

  应急指挥更便捷。组建了综合执法和维修养护两支应急队伍,一旦出现问题,马上现场解决。

  管网管理更到位。五湖新区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能将地下管线的基本信息以三维立体画面形式,直观在系统中表现出来,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数字执法更透明。建设“执法通”和案件处理系统后,杜绝了法条引用错误、执法人员随意处罚和撤销案件的发生。

  建成区已实现40%网络化覆盖

  几年来,大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80平方公里的地理信息普查及40万个部件的录入工作,建设视频监控点900多个。

  大庆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13万多件,结案率达94.8%,接待公安、交警等部门调取监控资料人员692人次,提供有价值信息415条。

  2008年4月,大庆市市级数字城管平台顺利通过建设部专家组验收。专家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建议将大庆列入国家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

  目前,大庆市建成区已实现40%网络化覆盖,今年正在拓展126平方公里普查范围。到今年底,大庆全部建成区206平方公里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全覆盖。同时,新增 40个VPN虚拟网络支持无限视频监控点,加装60台GPS车载终端。

  “十二五”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

  据悉,未来五年,大庆市数字化城管建设计划投资2.21亿元,用于设立以奖代投及代整治资金,并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设,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水平。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全覆盖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建成区地理信息普查率达100%的全面普查、建立信息采集监督员队伍、建设800个视频监控点及监控平台、建立区级移动执法系统平台、建立行业审批系统等。

  瞄准更高、更远,“十二五”期间,大庆市数字化城管工作将建立完善市、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事件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处理问题相关部门、责任单位全接入,保证城市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立案率达到100%,结案率达到95%以上;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体系,逐步构建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李飞 邵晶岩)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