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腾讯的地图与车联网成了一对“Couple”?!

腾讯位置服务和车联AI in CAR的今世前缘。

  今天互联网圈被腾讯刷屏了。

  昨天腾讯造无人驾驶车的消息还没来得及消化,今天成都腾讯2017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又放出了“大内容开放战略和AI战略”。现场主持人串场时也说:今后腾讯不仅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更是一家文化公司。

  有趣的是,当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射到内容专场和AI专场时,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却选择出席了7个并行专场中的“位置&车联”分论坛。

泰伯网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

  在刚刚公布的“大内容”战略中提到,腾讯每天可发生至少100亿流量,而任宇昕刚来就告诉大伙:550亿次,这是腾讯位置服务的日均调用量。

  这个数字,相当于每个国人每天平均发起40次位置调用。无论是查看了王者荣耀的荣耀战区,还是用了微信看了“附近的人”,用滴滴打一次车,抑或是叫了一次外卖、看了一次天气,或是最直接的用腾讯地图完成了一次导航。

  泰伯网

发起位置调用的荣耀战区

流量、数据、场景……换做是谁都不会视而不见。因此,位置服务也一跃与云服务、支付和安全并肩,共同被称之为腾讯“互联网+”四大基础能力。

  除了这些“间接收益”,智慧物联网公司G7总裁马喆人认为,位置服务也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他介绍,G7通过位置服务管理车队,利用对路况的判断以及对路线的优化管理,可以节省油耗。同时,在物联网中可以利用位置服务实现可出租物品的管理,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说过去腾讯的位置服务是利用地理数据,封装成能力来满足行业用户的需求的话,现在腾讯则是选择了一种新打法。腾讯位置服务总监马辉介绍,腾讯位置现在希望把自己的基础数据开放给行业用户,再与行业用户联合开发、数据共建。

  腾讯位置服务平台瞄准了“开放”,挑好了合作伙伴大会这个好时机,宣布成立位置+联合开放实验室。将开放姿态落地,与合作伙伴一道探讨和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共建行业生态。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参与该实验室共建的首批合作伙伴有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HERE地图、四维图新、新美大、摩拜、G7、达达和中国邮政。

泰伯网

  当这样开放的腾讯位置服务遇到了同样开放的车联网,擦除了有趣的火花。

  腾讯位置服务总监马辉认为,地图就是车联网的基座,这是一个强关联;腾讯车联业务部总经理钟雪丹则回应称,一辆车可以对这个世界完成精准的感知,离不开精准的位置服务。

  在腾讯的部门架构中,它们都属于腾讯地图平台业务部。位置服务提供的定位、路线规划、预估到达时间、路况预测及检索等能力也都为车联网所需要。可以说,它们像一对“Couple”一样关系紧密。

  钟雪丹表示,一辆车,可以通过精准的位置服务感知这个世界,它能“看见”;可以理解人的表达,要与人交互,能“听见”;要把用户最需要的内容推出来,要会“说出来”。这一看、一听、一说就形成了腾讯车联网生态的“三足鼎立”。

  基于精准的位置服务,汽车可以判断驾驶者是在驾驶中的哪个状态,或是驾驶目的为何。通过这样的组合矩阵,完成智能出行场景化的主动服务。这样的判断,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地图进行的。基于腾讯的智能语音服务和海量用户标签,汽车可以完成对人的识别和交互。而基于腾讯强大的内容生态,完成个性化内容的分发和推荐。
 

泰伯网

  而这样看似形成了生态闭环的腾讯车联,选择了在腾讯位置服务宣布启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放一个大招:AI in CAR系统,用以开放生态,助力汽车智联化:实现汽车的交互智能、服务场景智能和驾驶智能。

  而AI in CAR系统一经亮相,就直接宣布了首批五个合作方,他们分别是:广汽、吉利、重庆长安、东风柳州和比亚迪。在宣布合作方的同时,腾讯同时开放五大能力:智能语音服务、智能出行的场景化主动服务、个性化内容分发和推荐、车主社交服务和汽车增值服务。

  腾讯车联生态的一闭、一开,一方面说明腾讯尝试了许久的车联网终于以完整的形态示人。另一方面,BAT在车联网上的割据态势也已成型。

  早在2015年9月,腾讯就已经推出了腾讯车联开放平台,面向用户提供车机ROM、手机车机互联APP以及MyCar三个产品。而此前,WeDrive车机应用和路宝盒子也被视作腾讯在车联网领域的尝试。

  但在如今的AI in CAR中,除了车联开放平台,我们已经难以找寻到We Drive和路宝盒子的影子了。究其原因,一位名为StevenL的专栏作家认为,无论是WeDrive还是车联网开放平台,都是在为车机做些锦上添花的功能。一没有直击用户痛点,缺乏购买欲;二缺乏运营商配合,三给人移植App到车机的直观感受。

  腾讯这次的AI in CAR显然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了。钟雪丹在解释未来汽车的智能化时提到,驾驶员在车辆中,需要释放双手来掌控方向盘。需要释放眼睛去观察周围环境。这种体验的差异导致不能简单地把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直接映射到车机上,这对车辆行驶、和车辆安全性都会造成影响。

  同时车跟智能手机不太一样,这意味着车机的计算能力、安全能力跟传统互联网的安全性要求也十分不同。如果单纯把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映射到车机上,可能带来性能上的消耗的同时还会造成安全隐患。而车的计算能力、更新速度也跟手机完全不同,这使得我们需要使用云端服务能力来补偿现有车机的计算能力。

  因此AI in CAR就是针对这些特点对新的系统做“去APP化”和场景化的改进。“好饭不怕晚”,经过了种种尝试,首次亮相就收获5个重要合作伙伴的AI in CAR,也算是腾讯车联成功的里程碑了。而AI in CAR的出现也意味着与百度DuerOS、阿里的AliOS三方割据完成,BAT在车联网领域终于落座完毕。

  AI in CAR发布的最后环节现场播放了一段激动人心的视频:人机完美交互,场景化需求主动浮现,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自动驾驶尚未实现:驾驶过程中还得“副驾”帮忙。而这个遗憾,也许就等着腾讯的不知何时会公布的自动驾驶计划来弥补了。

泰伯网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