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消息,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表示:“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在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布局、维护监管等方面亟待加强;建议从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标准体系、共享集约建设、统一维护监管四个方面发力,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张志勇介绍,低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物理基础设施,包括无人机和通用航空飞行器的起降场、续航站、中转站及配套服务设施,能提供无人机起降、充换电、存放等服务,提高无人机作业面积,并通过共享为各行业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二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反制等设施,为无人机和通用航空提供态势感知服务。
他提出四点具体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优化设施布局。加快制定低空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一张图”,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城市建设等规划衔接,加快优化低空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的低空设施布局,满足飞行器起降、态势感知、维护监管等全方位需求。
二是完善标准体系、规范建设要求。聚焦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续航站、中转站及配套服务设施,按照通信、导航、监视、感知、反制等方面明确基本通用配置要求,加快制定统一、全面的低空基础设施标准,形成规划、设计、研发、建设、检验、验收的全流程标准化规范体系。
三是共享集约建设、快速形成能力。利用好现有通信基站分布广泛、天然成网、5G-A通感一体等优势科学布局、共建共享,统筹推进无人机巢等物理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建设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反制等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支持无人机“飞得起、呼得着、管得住”。
四是统一维护监管、提升保障能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建设低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安全监管平台,部署视频监控、气象观测、智能维护系统,对低空基础设施实现全天候实时安全状态监控和常态化、专业化的设施维修维护、故障快速处置服务。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