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改版的第一期,很荣幸的聆听和领略到了万总的智慧,在他接受采访时,他刚从高尔夫球场归来,精神矍铄,意兴阑珊,话题不引自开,对他潜心研究已久的"进化论",侃侃而谈。
截至目前,这是唯一一位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理论系统的行业专家,一同来感受这位老前辈的思想之光吧!
何为"进化论"
采访开始,我们将手机调成静音,于是话题就从手机开始了。"以通讯为例我们来分析下进化论思想。",万总继续说到,通讯工具从有线通信发展到无线通信,从步话机、移动电话、发展到手机,然后手机又分化成功能机和智能手机,到现在,任何可移动的终端都可能成为通讯工具。进化论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思想:如有一个新物种诞生,这个分化的物种一定是远离原有的物种进化,否则就会被原有的物种消灭。
从这一点看,智能手机就不可能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巨头里发扬光大,为什么?因为在自己内部就会被扼杀掉。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机就是诺基亚发明的,以及最早将智能手机广泛推向市场的黑莓,这两家公司都没有摆脱衰弱被兼并的命运,摩托罗拉更早就被收购。为什么?因为在功能机鼎盛时期,智能机的出现,是对功能机的一种竞争,一家公司为什么要自己与自己竞争呢?在太多并不缺乏创新,不缺乏技术和市场头脑的超级公司里,却因为满足并害怕改变现有的生态环境(市场环境),对这些创新技术和产品冷处理,然后这些创新往往却被其他公司所利用,并后发制人,从而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原有的物种(公司)被无情淘汰。诺基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个就是柯达,以胶卷相机和交卷冲印闻名于世,虽然也是自己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最后,数码相机让一个处于全盛时期的柯达,几乎瞬间衰亡。
诺基亚曾经对生产智能手机的成本进行测算,精确到了33美元,比功能机的成本稍贵,在当时的诺基亚,一款手机的成本每增加一美元,总成本至少要增加上千万美元,截止到2012年,全球销售量最多的手机型号中,诺基亚有9款排名前十,最多的诺基亚1110达到了两亿五千万台!销量超过1亿台的型号,有8款!而现在,苹果最受欢迎的4S也不过6千多万台。在这种情况下,诺基亚要生产智能机,首先就要面临成本增加的压力,同时市场反应还未知,所以诺基亚的股东们不会同意,诺基亚的经理人们更不会同意,这是超级公司,尤其是创新型超级公司的悲剧。
但是苹果最后将智能机发扬光大,而苹果原本与手机毫无关系。因为万总认为,只有在偏远的地方,没人看得到的地方,进化压力不大的地方,没有扼杀的地方,新的物种(创新型产品)才有生存的空间,才能进化。
万总举例说,苹果并非从一开始就做手机,而是从ipod开始,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冲击了原有的唱片行业;其次才是手机,将智能手机做到极致之后,才开始做平板电脑(这才有点回归苹果原有主业的意思),万总认为这个发展(进化)秩序非常重要,没有ipod和苹果电脑的生产经验和设计资源的累积,贸然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也许又是另一种结局。
如同卫星导航定位这一技术,最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非常专业,只有测量、通信和军事等方面的工程师才能玩转。后来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又演变进化为行业性,被称之为GPS行业,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等领域。但发展到现在,卫星导航定位到现在实际又变成了一项技术,作为一个技术工具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所有电子产品都可以将这一技术集成进去。就像克林顿说的,卫星导航系统所应用的可能只受限于你的想象力。
车联网与进化论
回到我们所在的车联网以及传统的卫星导航车载运营行业。车载信息服务在这里进行了分化,乘用车与商用车,前装与后装。
早在8月底的卫星导航运营商领袖沙龙上,万总曾就乘用车车联网进展缓慢这一话题发表过意见,他认为车厂也已意识到前装化的趋势,但是能看到趋势一回事,能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汽车是一个一百多年的行业,为什么他们意识到但却不能动,主要还是因为进化压力的原因。车厂现阶段没有生存压力,车厂不着急变革,但汽车行业也不会也不可能快速的消亡。汽车制造业与电子消费品不同,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巨星一夜之间陨落,在汽车行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便消亡,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现在移动互联网很火,车联网是投入移动互联网的怀抱,还是自寻他路,也曾被热烈讨论。万总认为,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有三种,第一类是利用互联网卖传统的东西,如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第二类是广告,无法从用户直接收费,利用内容,由第三方收费;第三类利用移动互联达到增值服务,最典型的以网游为代表。
万总指出,移动互联跟传统思维不一样,是颠覆性的。目前移动互联有三件事要做,一是操作系统,而现在好的操作系统都在美国,如Andriod、ios、WP等。第二个是平台。如中国移动开发了一个平台叫MM社区,平台非常大,但是它是带围墙的平台,所以未能取得更多的成果。第三个,最低端的也是移动互联不可缺少的内容。没内容,平台再好再大也没用。平台的发展,在我们国内的移动互联网上将来可能会成功,但是操作系统则需要举国之力,就像举国之力做北斗一样。
平台取决于模式的再造。万总指出,在车联网具有移动互联思维的就属车友互联。但他们是也存在一个最大的困惑,那就是怎样快速发展海量用户?互联网的精髓要有海量的用户群,然后在海量的用户群上寻找小众用户。比如腾讯有4亿免费用户,但其开发的黄钻、红钻、财付通等增值服务,都是面向小众的收费用户,即便有百分之几的用户使用这些服务,产生的规模就是几百万、几千万,效益是非常可观。
互联网有个最重要的原理:凡是大众使用的一定要免费,凡是小众使用的一定要收费。但很可能的是,我们行业的一些企业会在还没有到拥有海量用户前,比如一百万,就不存在了。如何既能够快速获取海量用户,同时又不会不小心"被"消失?这是圈内苦苦思索的,包括车厂。
传统的汽车电子以及车载导航行业的进化压力和车厂的进化压力又不一样。以车厂为例,车厂为什么做车联网?为什么要加快速度往前跑?因为他也有进化压力,虽然这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进化压力非常小。汽车是什么?汽车买一辆可以用十年,而我们做一个产品,就以DVD导航仪为例,一年都不到,就会发生新变化。而一款汽车,它的设计师在出厂前五年就设计好了,然后生产,测试,但它可靠,耐用,不会坏,对于汽车,这就足够了。但在这五年中,DVD导航仪换了一代又一代,为什么?因为进化压力不一样。比如羚羊相对豹子的进化压力就小,因为羚羊跑90公里的时速,而豹子跑110公里的时速。
按这样来算,是不是羚羊都被豹子吃了?不是。因为豹子只适合短跑,只可以跑几分钟,时间长了,要么停下来,要么豹子就会面临生命危险。羚羊不但可以跑90公里,还擅长时间长,长距离,而且会跳跃,所以很多羚羊逃脱了豹子的追捕。所以在车厂之外,还有广大的汽车电子厂商,以及我们的卫星导航车载应用企业能够生存,能够发展壮大。
进化压力大,不适应环境和变化,就会消亡。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和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在不断的下降,以往一台汽车所占公司/家庭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列是非常高的,同时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但是在现在,汽车所占固定资产价值的比列已经远不如以前,车辆更换的频率也将越来越快,车辆使用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车厂如果不能对此作出改变(进化、分化),所面临的结局也将是从进化树上消失,被其他物种(跨界企业)所替代。
谁在进化,怎么进化?
那么我们的卫星导航车载应用行业呢?万总认为,在目前而言,广大的运营商都没有进化压力,政策所维持的生态环境(市场环境)让大小不一的运营商们能够不好不坏的维持下去,运营商们没有国企背景、没有车厂的财大气粗,如果不能赚钱,也早就从进化树上消失了。
运营行业的部标早已实施几年,行业并未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出现兼并和重组,中交兴路、亿程等企业为此努力了许久,但收效甚微,类似航天科技收购江西运安的"意外",少之又少。这也印证了万总的进化论,因为运营行业基本上没有生存危机,没有进化压力。
但是终端生产行业呢?北斗示范工程的光环还能闪耀多久?万总举例说,2012年11月,北斗的概念刚刚兴起,北斗车载产品可以卖到2700多,还不到一年,就降到了1200左右,最低甚至到700~800。一个行业产品有四个发展周期,导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就像春夏秋冬一样的,像我们这个行业一个周期才一年的,并不多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行业的进化压力巨大。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产业因政策带来的爆发式需求,造成了行业的产能过剩。在重压之下,价格战难以避免,同时一些企业也在开始寻求生产重组,比如深圳的几家企业已经将生产线组合起来,用以节省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商用车的进化压力比乘用车大,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前装化可能要比乘用车更为迅速。因为商用车与国家的大环境有密切相关。乘用车作为代步工具,它是越来越便宜,中国一定要达到一定的保有量以后才会停步,就像美国,美国达到2500万辆以后需求才慢慢下降。但商用车不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尤其是货车、重卡等,这是一个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领域,国家曾投入4万亿,刺激了房地产,以及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工程,水泥建材行业,工程机械商用车,都受益于此。但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放缓,房地产又被国家强力限制,商用车自然就受到影响,寻求更多的发展(进化)可能,是商用车厂的当务之急。
万总最后强调,所有一切物种,包括人类,都是分化的。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进化压力,不能主动寻求进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从进化树上消失。(董海龙 王勇兵)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