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网讯,5月21日,“时空智能重构世界”--20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WGDC25)正式开幕。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WGDC大会名誉主席李德仁在大会上发表《时空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特邀演讲时表示,只要是物质世界就有时空智能。时空数据获取、处理、信息提取与知识挖掘需要走向智能,其中涵盖深空、空天、空地、水下、社会经济学等多层次时空智能。用通导遥算智能传感网技术来研究全球的时空智能,从孤立卫星到对地观测大脑成为行业必然趋势。
李德仁院士强调,如果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及其增强系统,进一步发展把PNT跟遥感通信卫星结合在一起,把遥感一体的大数据变成用户需要的小数据,将“天上算”和“地面算”结合,最终用通信卫星和地面5G手段传到用户端,推动大众化应用,推动市场化、国际化的应用。
此外,李德仁院士透露,东方慧眼星座要在2030年完成252颗卫星在轨,其中包括144颗高分辨卫星,100颗雷达卫星以及4颗高光谱卫星等,集成了高精度遥感、大范围成像、全球领先的星载计算力及多模通信于一体,解决对地球的观测。今年,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同时把三维模型建起来。
据介绍,“东方慧眼” 时空智能星座由李德仁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珞珈杰出学者王密教授担任设计总师,由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建设、运营主体。该星座计划通过时空智能计算卫星星座组网观测、全球稳定覆盖+超高空间分辨率组合、智能规划与观测、场景需求分析等措施,提高卫星观测效率、时效性和准确度,拓展产业应用范围,实现“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的目标。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