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郑州和鹤壁市建设全链条卫星产业集群,支持洛阳、新乡、信阳等市做强卫星制造配套产业。
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特色星座设计、卫星有效载荷、卫星测运控、空间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应用、卫星行业应用服务等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政务服务领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统筹实现新进展,在数字化治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信息消费领域建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全省卫星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测绘地理信息等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初步形成涵盖卫星生产制造、应用服务、研发创新的产业体系。
与河南类似,在卫星产业上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还有山东。
9月6日,“泉城一号”快舟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并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3/S4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项目是济南市政府、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引进的重点项目。目前,承担系统建设和运营的山东未来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济南高新区正式运行。
据了解,今年10月该项目将进行最后一组试验卫星发射,明年初开始小批量组网发射,此后将进入密集发射期,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160颗低轨导航卫星的发射工作。
同时,济南还在建设全球第一个农业卫星星座,计划发射40颗卫星,将来可用卫星服务于农作物治病、捉虫;规划布局了11颗碳卫星、4颗黄河卫星,分别服务于“双碳”战略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覆盖通导遥、布局上中下游,围绕商业航天,不仅济南,上海、北京、武汉等地也都在做同样的工作。
今年年初,上海发布了《关于本市推进空间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其工作涵盖了通导遥各领域,以及产学研用各环节。
在制造方面上海下一步的任务包括:突破商业卫星批量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开发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火箭,打造高层级航天器研发平台,建设低成本商业卫星批量研产线、火箭脉动式总装线等。
在产业链方面:加强对关键分系统、部件单机的基础机理和工艺技术攻关,突破激光通信、北斗高精度等车规级及宇航级芯片短板,强化空间电源、伺服机构、姿轨控发动机等产品研发能力。等等。
北京一直是我国航天产业中心,商业航天产业有得天独厚优势。
早在2012年,北京便发布了《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全市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收入超过500亿元。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