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深度 | 文物数字化潮起,测绘地信企业决战“后三调时代”

文化遗产领域的测绘侧重考虑本体安全、所处环境以及效果实现的成本和效率

泰伯网

撰文 | 泰伯网 子寸丰

编辑 | 鹿野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承担陕西省文物测绘任务,驱车赶往茂陵完成地形测绘工作,为茂陵文物“两线”划定提供所需的测绘数据,将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应用至文物保护事业。

当下,用数字技术为文保赋能已经成为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文物古迹测绘不仅是保存文物数据的方法,也是展示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

“文物的数字化就是活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如此表示。

测绘解决失真问题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平遥古城,阐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正如梁思成所说,“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

据了解,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核定登记的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共76.7万处,古建筑及代表性建筑约40多万处。其中,在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中,保存状态较差的占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文保工作刻不容缓,在第二次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22年间,约有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消失。

帝测科技公司创始人、总裁张向前表示,“仅仅两年的时间,文化遗产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文化遗产消逝的速度相比,我们还要加快保护的脚步。”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若干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政策,2022年发布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根据住建部要求,从2020年开始到2022年,全国需完成历史建筑100%测绘及系统录入工作,明确鼓励采用三维激光、摄影测量等新技术。

文保建筑数字化现阶段采用新型测绘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使用无人机航测、近景摄影测量、各类移动slam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其中,无人机航测和三维激光测量系统是文保建筑外业采集工作的主要手段。

该内容属于精选文章系列,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

升级PRO会员,享有以下权益

  •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
  • 免费阅读/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
  •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

立即升级会员


还没有泰伯账号?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