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河北沧州货车司机金德强因北斗定位掉线,被扣车罚款2000元后自杀。
金德强经济条件差生活压力大,这笔罚款成为了最后一颗压垮他的稻草,根据官方通报,当地已经成立了调查组。
视频截图
这件事的直接起因是北斗定位掉线,我们就来聊聊货车上强制安装的北斗行车记录仪。
早在2012年,交通运输部就做出了规定,12吨以上固定参数和用途的车辆,例如货运车辆和半挂牵引车辆等,必须安装北斗行车记录仪。
其实不止大货车,“两客一危”即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的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品的专用车辆也都必须安装北斗行车记录仪,这不是地方行政要求,而是国家法规。
关于北斗行车记录仪,国家还出台了专门的国标,编号是GB-T19056-2012,尾号2012说明该国标是由2012年开始实施的。
而且,强制性安装的车辆种类正在进一步扩展,例如警车、校车、政府公务车……
其目的就是要对这些涉及公共安全的车辆进行实时不间断的监控。
这不是中国一家这么做,2012年,德国就要求大巴车安装GPS进行全程监控,严格控制行车时间,防止疲劳驾驶。
因为这样的事故我们见得太多了:
现在我们开车离不开导航,输入目的地后给你实时指引前进方向,这叫导航仪。而北斗行车记录仪不是导航仪而是“黑匣子”,它实时记录车辆的各种行驶信息并向控制中心上报,是作为交通事故判定和维护司机合法正当权利的法定依据。
那它会不会经常性地掉线啊?
北斗行车记录仪是北斗+GPS双模的,北斗系统有53颗卫星,GPS系统有30颗卫星,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两个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同时失效掉线的可能性是0。
那车辆收到了的定位信息,但上传到控制中心的地面基站工作不利,这种情况会不会经常发生?
中国有700多万个基站,数量占据了全世界的70%,特别是在公路和铁路沿线都有信号加强,很难找到长时间行驶没有信号的地方。
过隧道等特殊场合的确信号传不出去,系统对此早有预案,连续多少分钟没有信号上报,才会判定为掉线。而一旦判定掉线,系统会自动给开车司机打电话要求核实情况,北斗行车记录仪还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但是,卡车司机却很讨厌它,因为超速、违停、限禁行、疲劳驾驶…都会被一一记录在案,并提醒和上报,罚200扣6分,电子证据确凿。
我在中央控制室见识过,全国任何一个货车的实时状态都可以调出来,车辆位置、速度、司机是谁、开了多久都清清楚楚。
道路交通安全因此大大提升,但司机的自由度却大大降低,等于有个交警在跟车。
连续开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的规定,令一些长途司机很不适应,他们会拿上在家休息的其他司机的IC卡,开满4个小时后换卡继续开,给系统造成已换司机的假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北斗行车记录仪增加司机指纹验证,除了刷司机IC卡外,还必须得刷指纹。
于是,又出现了改装北斗行车记录仪的黑产,加一根跳线,绕过司机身份验证,脱离监管启动车辆,改装的市场行情是600元。
而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3个半小时拔线……
笔者也曾和一些大卡车司机有过交谈,不排除有些人为了规避监管故意拔线又谎称掉线的情况。
所以,个别案例不好说,但普遍性的“北斗掉线”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其背后都有着不同的隐情。
金德强的北斗行车记录仪到底是咋回事?这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信调查组会拿出令人信服的真相。从保护司机人身安全的角度看,北斗卫星系统和政府对大货车的安全监控法规都是没问题的,但地方的具体行政有没有问题?是否牵扯到不当利益?是否对司机不公?应该借这个机会进行清查。(经作者本人及观察者网授权发布)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