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国盾量子股价市值双腰斩,量子卫星前路难测?

抛开物理理论,最大的未知数是产业化。

9月7日,有“量子通信第一股”之称的国盾量子盘中大跌,股价最低下探至215.05元,是为上市以来最低。

今年7月9日,国盾量子在科创板上市,其开盘价为每股280元,较发行价上涨650%。

上市之初,国盾量子股价一度涨至496元,市值达到396亿元。此后,国盾量子股价从496元跌至215.05元,累计跌幅约57%;其市值则跌破180亿元,市值累计蒸发超210亿元。

上市至今两个月,国盾量子的股价、市值双双腰斩。

本世纪初潘建伟从欧洲回国,在中国科技大学组建量子信息实验室。之后他用近20年的时间,由概念到企业,最终将量子通信成功上市。

回国初期,潘建伟和同事们萌生了“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的初步构想,“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该构想的关键点。2011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启动研制,2016年“墨子号”卫星发射升空。潘建伟构想,到2030年我国将率先建成全球化量子通信卫星网络。

上市当天,国盾量子董事长彭承志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投身“星地一体”广域量子网络建设,为政务、金融、电力、国防等行业提供量子安全组网及应用解决方案;致力于把自主可控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融入国家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拓展和商业化应用。

但一直以来,围绕量子通信、量子星座都存在大量争议。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所谓“量子通信第一股”,或是科学家与资本的一场预谋。

在招股书中,国盾量子公布了技术开发、市场开拓、业绩波动、研发投入增加、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政府补助变化、产品大规模产业化等25项风险。

2020年半年报显示,国盾量子上半年实现营收1606.12万元,同比减少32.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334.51万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42.55%。而其上半年的研发投入约为同期营收的两倍,合计3073.38万元。

国盾量子将自己定位于量子通信产品和相关技术服务供应商,其盈利模式是通过将量子通信产品(服务)销售给量子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商,最终用于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城域网和局域网,以及以网络建设为基础的行业示范应用,从而实现盈利。

但这应该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现阶段,国盾量子的业务主要依托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进的众多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项目,其产品(服务)虽已在政务、金融、电力等领域开展应用试点,不过大规模落地尚需时日。

此外国盾量子认为,未来量子通信要落地还需解决多项关键技术,其中之一是“星-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

据悉,该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方式。在该技术之下,不仅要构建太空中的量子卫星网络,而且还要建设大量量子通信地面站——它是量子通信网络应用落地的重要设施,其部署规模将远超量子通信卫星。

从概念到企业,再从企业到产业,国盾量子能否靠一己之力实现?抛开物理理论,或许这才是最大的未知数。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