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河南消防绘制安徽洪灾地区三维地图,成为“洪水下的眼睛”

踏遍灾区:拍下万张照片合成三维图。

泰伯网

“有了这个三维地图,今后再到这里抗洪救援,再也不会担心了!”7月27日上午,欣赏着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刚刚制作好的灾区三维地图,特别是每家每户、每条街巷地面上的坑坑洼洼都能一目了然,在安徽抗洪的开封市消防救援支队新宋路消防救援站队员张刚感慨地说,这张地图对一线抗洪人员来说真是太重要了。队友们都知道,前几天救援中,就因为洪水下的无盖窨井,张刚死里逃生。 

泰伯网

危机重重:洪水之下环境复杂险象环生

这次驰援安徽抗洪抢险,张刚可谓终生难忘。死里逃生后,他对内涝洪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7月20日上午,张刚跟随救援小分队在固镇镇的主街道搜救,此时水大浪急,特别是每个十字路口,旋涡众多,稍不注意,橡皮艇就有侧翻危险。

上午12点左右,洪水流速越来越大,橡皮艇的发动机的油门纵使开到最大,也无法前行。而橡皮艇上还有几名刚刚救上来的群众。为了避开主街道中间的急流,张刚和队友们跳下橡皮艇,推着靠边缓慢前行。“我当时在最后面发动机的位置奋力往前推,当快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的两脚同时踏空,身体好像被什么力量吸住一样,迅速往下坠。”张刚向记者回忆,当时一种本能的动作,让他拼命抓住橡皮艇上的安全绳,当身体下坠到胸口位置时,才稍稍稳住了身子。

“这是一口无盖窨井,当时我拼尽全力向外挣扎,想摆脱吸引力,将身体抽出来,但下面吸力太大,根本抽不出来。”张刚说,听到声响后,3名队友立即赶了过来,三人一起使劲才把他拽出险境。死里逃生后,张刚一阵后怕,洪水之下真是险象环生,不敢有丝毫大意。

泰伯网

踏遍灾区:拍下万张照片合成三维图

灾区救援中,跟张刚有同样遭遇的队员有不少。“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纵然有向导引路,但哪里有坑洼,哪里的窨井被洪水冲掉了井盖,向导也是一无所知。”开封消防抗洪抢险总指挥刘成利告诉记者,针对队员们遇到的情况,他通过对讲机命令所有参战队员下水前一定要慎之又慎,洪水中前行必须单脚试探,确保万无一失。与此同时,刘成利找来随行的应急通信保障组商讨对策。“我们可以绘制一张三维地图,如果这个地方再次遭遇洪水,只要拿着这张地图,哪怕地面上有个小坑洼,也能一目了然。”

应急通信保障组负责人宋辰的建议,让刘成利眼前一亮,他们所在的重灾区固镇镇虽然人员已经全部救出,但目前此地阴雨连绵,如果再次发生洪涝,这张地图就能派上大用处。7月27日上午,宋辰带着5人应急通讯保障组成员,来到洪水退去的固镇镇。

“绘制三维图比较复杂,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每一亩农田……,所有区域内的每家每户都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宋辰对记者说,从上午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宋辰等应急通讯保障组驾驶无人机历经10个小时,在方圆30公里的角角落落拍下了15000余张图片,航拍完毕后立刻使用15000张照片进行合成、优化完成三维图的制作条件,最终合成了一张固镇镇的三维图。

通信尖兵:逆浪冲锋灾区连起“无线网”

说起这次抗洪抢险的应急通信保障组,总指挥刘成利颇为自豪。“刚来灾区时,这里断电、断网,保障组步行15公里到有网络区域与部消防局及时连线,罗永强副局长看到灾区情况后,指示令南京训练总队60名指战员对安徽六安进行增援。”刘成利说,通信保障就是前线的眼睛和耳朵,在上传下达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滔滔洪浪中,灾区基站大面积损毁,现场手机网全部瘫痪,无法与外界通信。

“这个时候,通信保障组卫星指挥车操作员吕森架设卫星与前线部局进行连线,供应武警、解放军、南京训练总队、周口、郑州消防和各种民间义务救援队进行通信联络及音视频连线。”刘成利说,通信保障组架设电台基站,进行半径30公里的通信联络,协调三大运营商及时到场协同通信保障,确保了灾后第一时间的通信畅通。

“刚进入灾区时,无人机驾驶员郭玉在无GPS引导的情况下,实施手动飞行,由于当时云层过厚,飞行高度必须降至20米以下。”宋辰告诉记者,因飞行高度太低,随时都有可能撞击障碍物,郭玉龙跟随无人机在洪水中徒步操作,当时突然发现一名80多岁老人在二楼窗口处求救。老人已饿两天,郭玉龙先把水和食物扔给老人,随后将老人的位置精准告诉突击队员,成功将老人救下。

“内涝,似乎听上去并不像自然灾害那样危急险重,但是却往往因为掉以轻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刘成利告诉记者,抗洪救灾一线,应急通信保障极其重要,特别是这次绘制的三维图,目前在河南消防救援总队,仅开封支队能独立完成,就是在全国消防救援部队能完成的也寥寥无几。”刘成利告诉记者,作为抗洪抢险救援的一种新的方法尝试,相信三维图的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抗洪一线消防员洪水下的“眼睛”,为抗洪抢险增添强大助力。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