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刘伟:推动“城市大脑”落地 填补智慧城市建设短板

刘伟建议,要推动统一标准的形成,形成建设管理规范,从顶层设计去规范城市大脑的管理和建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对疫情防控的思考,我提出了5个方面的提案,分别包括调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加强城市网格联防联控建设、加快实现全国公共交通实名制以及数据联网共享、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加快A.I.新科技在医疗领域应用五个维度的内容。”两会召开前夕,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

  “城市大脑”让城市更聪明

  针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刘伟认为,我国政府部门迅速响应并运用高科技手段应对疫情群防群控,反映出了我国在社会应急治理的高效性,但同时也暴露出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短板和不足。

  “例如在疫情期间,许多设卡守点、信息登记、上门走访等工作都以人工的方式进行,需要大量人力,效率低且耗时长;社情底数不清、下发排查数据准确率低,信息使用低效;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存在数据孤岛、条块分割现象,未实现轨迹全覆盖全追踪;顶层规划不足以满足突发疫情防控的需要;公共交通实名制体系不完善。”刘伟认为,填补这些短板将是下一步“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

  此次两会提案,刘伟重点建议要加快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脑’相当于城市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空天地一体化、5G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一个城市信息模型和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能够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这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这次疫情让每个城市都迫切需要一个像‘城市大脑’的‘统一控制和指挥决策中心’。”刘伟建议,早期以建立交通大脑、公安大脑、应急大脑、医疗大脑为突破口,搭建首期大脑平台;第二步再逐步拓展到文旅、环保、社区等民生领域,不断提升数据在城市治理中的运用效能,推动城市大脑的全面深化应用。

  目前,包括杭州、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已经各自提出和开展了不同的城市大脑建设方案,但在国家标准层面还没有一个“城市大脑”规范标准出台。刘伟建议,要推动统一标准的形成,形成建设管理规范,从顶层设计去规范城市大脑的管理和建设。

  另一方面,目前城市大脑还暂时只在少数几个大城市有所应用,原因在于对落地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建好城市大脑,首先是要完善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基建的开启,将为城市大脑的落地带来更成熟的条件。”

  据刘伟介绍,目前佳都科技已经先后参与全国68个以公共安全为核心和108个以智能交通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并已具备城市安全及交通大脑顶层设计实力。

  新基建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良机

  本次两会提案中,“新基建”也是刘伟重点关注的方向。此前,包括北京、福建、河南、云南、广东、江苏等多地已经发布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关于“新基建”的投资计划规模合计已超40万亿元。“新基建”已成为“稳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对于新基建的“新”,刘伟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更”上: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基建必将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而在这些竞争性创新技术领域,民营企业具备先天的竞争优势,会为中国的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高科技经济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刘伟认为,新基建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但科技企业如何“掘金”新基建,则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第一,要找到挣钱的场景,敏锐地感知市场需求并迅速锁定目标,找到合适的商业大场景并进行技术落地;第二,更要抱团建生态。

  “未来大型企业可能会占据牵头建设的地位,以其充分的能力、资源优势发挥带动作用,然而大型企业不可能包揽全局,势必需要在平台或生态中健全体系,在众多细分及垂直行业中,而中小企业要找准定位,确定自身核心价值,找到差异化的服务优势,将自身强项与新基建发展趋势相结合,成为平台或生态中重要的一部分。”刘伟说。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