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A-北斗FindNow迅速落地 加速北斗导航民用化服务

北斗和GPS等强手的赛跑,并没有采取“有你无我”的替代策略,而是采取“有你有我”的兼容策略。

泰伯网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

       泰伯网记者近日从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处获悉,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首个A-北斗加速辅助定位系统FindNow用户数量突破3000万,日均活跃用户1000万,日均服务次数1亿,这一数据在中国北斗领域创下了历史新高。

  A-GNSS,全称Assiste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GNSS的辅助系统。GNSS定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中, 独立的GNSS定位速度慢,容易受到使用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城市高楼之间或在茂密的树丛中,定位时间长、精度不高。

  目前,国内的定位终端设备大多能支持A-GPS或A-GLONASS,默认设置为连接谷歌的辅助定位服务器,而谷歌服务在国内基本不可用,因此,国内用户使用导航或位置分享服务时,会遇到启动定位时间长、定位不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千寻位置研制出了称为FindNow的多模GNSS辅助定位系统。研制团队克服了多模GNSS的实时电文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质量保证技术,以及支持亿级规模用户的服务稳定性和服务性能的保证技术,从而实现了A-北斗、A-GLONASS 、A-GPS三大卫星系统的标准化A-GNSS服务,其中最吸引用户的功能在于能用3秒时间进行初始定位,而一般的定位至少需要30秒。

泰伯网

  FindNow发布后,市场反应迅速,高通、MTK、展讯等手机芯片生产企业以及YunOS系统都接入了这款服务。在此基础上,小米、魅族、努比亚、金立等品牌手机陆续实现了A-北斗接入。“目前FindNow的用户主要还是来自于手机,这些用户每次开启定位功能,FindNow都会为他们提供定位加速,所以FindNow的日均服务次数会远远大于日均活跃用户总量。” FindNow技术研发负责人邱模波说道。

  2016年12月1日,FindNow就已经上线,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 FindNow在用户服务的数量和次数上都迎来放量增长,这种情况下,FindNow的服务稳定性、可靠性能否保障。邱模波说:“FindNow自发布以来,服务状态一直非常稳定,并没有因用户增长、服务增量影响服务质量。”从技术上分析这是由于FindNow后台采用了分布式云计算架构,可以随时根据业务量的增长水平扩展用户接入能力,同时,FindNow服务算法在高并发、稳定性上做了大量优化,千寻位置建设的7×24小时运维体系、实时响应机制也保障了FindNow平稳运营。

  截止目前,FindNow已经将服务范围扩大到219个国家,并接收到来自209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数据。随着A-北斗的FindNow服务的成功推出,北斗导航的民用化服务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提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在国外的市场竞争力。

  一直以来,北斗系统的发展建设受到全球关注,同时北斗也有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LONASS、Galileo)一样的弱点:一是硬件初始化,即首次搜索卫星时间较长,需要几十秒甚至几分钟;二是卫星信号穿透力弱,容易受到建筑物、树木等阻挡而影响定位精度。针对上述问题,GPS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A-GPS。大大改善了硬件设备定位的速度及功耗,而北斗系统却因为没有A-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方案及服务平台,在推广和产业发展上受到制约。那么,北斗导航系统如何才能走向世界呢?

  试想一下,如果一部手机不支持导航,你还用吗?如果ofo和摩拜单车添加一项“导航到最近的自行车”你会不会再也不用另一款,智能云镜和智能手表告诉你他们能做什么?“你好,×××,带我去最近的餐厅”,如果高德不把“骑行导航”加入,是不是有些小伙伴就要换别的了。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留给车联网时代的宝贵财产。

泰伯网

  面对GPS,北斗能否突出重围

  平时你是怎么称呼你的导航服务,“这台手机GPS信号有点弱”,没错,在国人心中,全球定位系统就是GPS,GPS就是全球定位系统。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情况也差不多。美国的GPS国际化和民用化起步较早,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优势。

  不过,国内是个例外。您的智能手机或者其他导航设备的信号来源,很可能在几年之间已经“易主”——“中国造”的北斗系统,正在强势进入卫星导航产业。北斗和GPS等强手的赛跑,首先是在国内民用市场的较量。庞大的消费人群和行业用户,使得中国拥有巨大的导航定位市场。中国的北斗系统,必须在中国的“主场”赢得主动权。北斗负责人表示“北斗企业需要考虑的并不是谁替代掉谁的问题,而是要让中国的消费者感受到,有了北斗系统后,他们获得的消费体验变得更好。”

  再者,北斗产业的追赶,首先要解决和GPS的关系定位。在智能手机、导航仪等传统的领域,北斗企业并没有采取“有你无我”的替代策略,而是采取“有你有我”的兼容策略。我国已有30%的智能手机应用了兼容北斗系统的芯片。业内的看法是,兼容有助于提高定位的精度,也可以避免搜不到某个系统的卫星而导致“失灵”。对覆盖全球的GPS系统来说,地面设备可能只搜到四五颗卫星的信号,而如果设备兼容北斗,搜到的卫星有可能达到十几颗,结合算法后定位精度大增。

泰伯网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北斗导航核心技术已经实现自主可控,精度已经可以达到亚米级,同时相关基础硬件产品芯片、板卡、天线等成本已经下降至与GPS同一水平,北斗导航产业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随着北斗导航市场化、国际化速度加快,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位置服务器、移动基站、移动网络、北斗传感器等众多环节将加速突破,从而促进北斗产业链整合,带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