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90后,他也是一个拥有商业航天梦的初创企业创始人,一个连续创业者。他涉足商业航天不到2年,但却渴望通过技术变现,实现未来“5G+天基互联网+空间计算”的商业融合,使团队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融合卫星通信运营商。
最近,泰伯网记者在2016年小卫星技术与标准化论坛上便遇到了这位心有“太空梦”的年轻人——郭正标。他的梦从何而来?又打算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
会后第二天,记者便与这位90后的年轻人来了一次深入对话。
【国内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顶尖的卫星运营商。5G时代到来,或许我会是第一个。】
——世域天基创始人 郭正标
5G+天基互联网,Idea从何而来?
T恤、牛仔裤、黑色双肩包,如果走在人群中,并不会觉得郭正标与普通年轻人有什么不同。但一坐下,郭正标对商业航天充满idea侃侃而谈的模样,让眼前的他个人标签顿时明显。
2013年,郭正标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南京鹊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涉足移动互联网行业。期间,通过打造鹊途网社交旅行平台及应用,参与“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系统集成工程的建设,公司团队积累不少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应用开发经验。
(世域天基创始人 郭正标)
但是在用户端和连接端未能具备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让郭正标意图在商业航天领域寻找新的创业契合点,“我们的优势就是在跨界融合方面,并不是想要取代谁,而是成为未来的有力补充,也欢迎各方面资本共同参与其中。”
郭正标团队发现,传统为卫星做机载宽带的厂商企业,或是传统的卫星运营商,他们在互联网领域其实并不擅长,很多卫星上了天似乎都在空转。而我们虽然是初创团队,但在这方面却积累了一定经验。”于是,世域天基的雏形技术团队便选择了师从“谷歌气球”项目,尝试通过气球携带通讯设备载体上天,形成网络覆盖能力。为了避免气球不可控的特点,后期,团队又进行延伸性方案测试——通过临近空间浮空器来实现了固定点位长时间续航覆盖。
经过一些项目运作,由此,郭正标团队就此把业务视线正式转向“天基互联网”。
“其实,全球及国内一些顶尖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动作频频,积极布局。”郭正标说的正是SpaceX、Facebook、Oneweb等公司近年时常被曝的“太空动作”,比如,Oneweb正在通过几百颗低轨卫星形成组网覆盖,Facebook的无人机、离地空间产品开发。而在国内,光启、信威集团等无不把视角瞄准覆盖全球的“空天信息网络”战略布局。
不过除了行业巨头们在天基互联网方面频伸触角,让郭正标完善团队创业新想法的,还有全球5G通信标准的加速推动。“天基互联网不和5G趋势相结合,就很难真正盈利。”郭正标说。
根据媒体报道,华为、爱立信这类全球数一数二的无线通信技术引领者已在“5G”领域展开较量。今年2月,华为正式发布有关4.5G、IoT和2K/4K视频等创新解决方案。此外,爱立信CEO卫翰思也在今年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称,公司已在研发5G相关技术,希望与行业相关群体共同开发统一5G标准。
那么,世域天基的优势在哪儿?“如果只是纯粹提升通信速率,意义不大。”郭正标提出,目前外界主流提及的最新通信标准大都集中在速率上做文章。“卫星和地面融于一体的新型标准,才有真正的未来。”
今年,在通信行业的一件行业大事似乎也侧面应证着郭正标的上述说法。就在7月,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分配5G频谱的国家。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有代表称,新规将充分考虑新的无线服务、卫星信号和联邦政府的使用状况,在新型无线服务、当前和未来的卫星业务、联邦应用之间进行频谱需求平衡。
“在美国,很多候选的5G高频谱资源已有卫星及联邦用户在用了,未来卫星和地面业务的频谱共享肯定是必然趋势。”郭正标继续肯定到。“万物互联,是未来必然。如果4G服务的是“人”,那么5G时代的通讯信息传输则向物与物之间延伸。未来,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航空客机还是海上游船,亦或智能家居中的智能家电,它们都需要纳入到一张巨大的物联网中进行日常运作服务。”
5G+天基互联网,世域天基打算怎么做?
有想法,还要实施。郭正标与世域天基选择的第一步,便是现在在行业中积极参与并力推纳入天基互联网考虑的新“5G”标准。
“外界已经有说法称,5G标准将要在2020左右成形,我们得与时间赛跑,掌握主动权。”郭正标知道,无论是通信标准还是天基互联网组建,时间进程等多种因素都存在很大不确定。而现在团队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不确定变得确定。
“如果我们优先参与5G标准的制定,甚至得到业内外的支持和认可,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有先人一步的机会进入领域进行商业探索。”郭正标如是说。
除此以外,目前的世域天基十余人的团队规模虽然不大,但正积极打算与各方形成合作实践,为卫星运营网络覆盖能力方面进行提升。“我们希望跟一些国内能够发射小卫星载荷的团队企业进行合作,或是利用国家项目的一些富余载荷来实现低轨卫星的发射。”
除推动标准制定外,在产品硬件方面,郭正标打算带领团队首先以设备商的身份切入,对载体平台和通信设备进行产品技术积累,形成自身优势,“比如,我们先开发基站、飞行器等一些实用的电信接收设备,等逐步掌握一些行业话语权,也能在卫星上装载相应的接收设备。未来,真正成为成熟的卫星运营商,产业周边都会有想象空间,比如生产终端。”
技术实力,准备好了吗?
就在上周刚刚召开的小卫星技术与标准化论坛上,郭正标在演讲报告中曝露了一张“5G+天基互联网+空间计算”融合的技术需求图谱。当中,涵盖了卫星、太空路由、通信协议、电磁频谱资源、波束控制、载体、地面站、应用端、空间计算等九方面具体内容。
郭正标说,5G时代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频谱资源十分有限,未来必然要实现频谱资源复用。“5G+天基互联网,必须使用电子相控阵技术,通过在较小的晶圆中封装大量的发射接受整列,利用点波束覆盖用户。如果技术上做不到,很难实现这样的要求。”
他举例说明,要做成可支持的太空路由器,当中的薄膜集成电路、高性能处理器都要帮助卫星实现轻量化、简单化的结构需求。而在通讯协议方面,必须率先考虑借用TCP/IP级标准进行兼容,以保障实现传统协议与卫星协议的无缝切换,便于消费者、物与物之间在任何一个合理位置接收信号,提升用户体验。
构想很明确,但郭正标也十分清楚,这样的构想单枪匹马是没法落地的,“工程庞大,并不是我们一家可以完成的,未来还是希望各相关企业互相合作,让技术配套层面更加完备。”
不止如此,这场演讲中郭正标特别提到,在5G+天基互联网的融合之旅中,“空间计算”必然替代云计算,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现有的云计算,无论如何发展一定会受到固定物理空间限制,但空间计算却不一样,因为有了天地一体网络,未来所有物体都能通过它实现入网操控。”
采访中,郭正标透露,目前公司在电信设备制造方面,因为集成电路板制造的先天优势,世域天基有信心可以形成独立的自主核心技术产品。
当然,核心技术的人才壁垒,势必也是初创团队少不了要考虑的部分。谈及这块内容,郭正标直说,结束专访,他便要赶去约见一位航天体制内的高级工程师进行洽谈,“现在有很多体制内人士对加入像我们这类的民营企业很感兴趣。我们希望和和航天领域科研院所的尖端人才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以增强我们在低轨卫星、服务器这类载体平台的开发。”
另外,泰伯网记者也了解到一个事实,就在今年6月,世域天基主导了一场“全国大学生立方星大赛”,组委会主席正是郭正标。“上游的高端人才是我们的重要积累,下游的大学生团队则可以在微小商业卫星方面,和我们共同去做一些技术新兴尝试。总之,人才也将是我们接下来关注的重点。”
梦想很丰满,钱从哪儿来?
虽然目前,还未在融资上有起色,不过郭正标似乎在资本对接上,已有一些理想考虑。“我们基本上希望通过一些国内的传统运营商,如中国卫通、亚太卫星,或是“BAT”这类大型互联网企业,去寻找一些好的融资机会。”除此以外,郭正标特别提到,自己非常希望能呼吁航空航天领域内尽快成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基金”,对像世域天基这类初创型企业进行种子项目的支持。
郭正标说,在尚未真正拿到融资前,自己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也能在一定业务运营上,支持世域天基的项目运作与近期发展。“我们目前现有的商业模式,会租赁一些卫星转发器,结合原有企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研发销售用于航空客机、地面驾驶汽车等室内环境下的娱乐信息通信系统。这项业务的开展也会为世域天基下一步发展打下一些基础。”
临行前,郭正标对记者说到这样一句,“‘太空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文|泰伯网 欧阳雯)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