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我国首颗快速响应试验卫星“快舟一号”完成使命,在南极洲上空陨落

9月11日,国家遥感中心对外向媒体透露,“快舟一号”试验卫星已经于近日坠入南极洲上空大气层,完成其使命。

  (文/3sNews主笔 张凯)8月31日,国家遥感中心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消息称,2013年9月25日发射的“快舟一号”试验卫星由于燃料已经耗尽,将于近日陨落,坠入大气层。十一天之后,9月11日,国家遥感中心对外向媒体透露,“快舟一号”试验卫星已经于近日坠入南极洲上空大气层,完成其使命。

  “快舟一号”是我国初步形成空间快速响应能力的标志

  “快舟一号”是我国第一颗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小型卫星,主要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用户单位是国家遥感中心,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将它成功带入太空的则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快舟固体小型运载火箭。事实上,“快舟”系列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是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的设计,双方团队在研制时兼顾了星箭双方的特点。

  快舟副总指挥、总设计师梁纪秋曾介绍:“快舟小型运载火箭实现了运载火箭的小型化和实用化。谈到这个型号的应用时,梁总说:“这次发射成功的快舟小型运载火箭主要应用于自然灾害突发、地面监测和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时,实现快速发射和空间部署,及时获取灾害程度和损失等信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和组织抗灾救灾创造条件。”

泰伯网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其官方微博公布的“快舟一号”发射图

  “快舟一号”首次采用一车一箭车载机动发射,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完整发射星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的国家。因此,两年前的那次发射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快舟一号”设计寿命为6个月,却实际在轨稳定运行了23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快舟一号”为40余家用户单位开放共享了覆盖中国近30个省市及国外部分地区的存档数据,还开创了国内最高分辨率的国产卫星数据网络免费共享服务模式。国家遥感中心表示,在各用户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该卫星为我国地质、减灾、水利、农林等遥感应用行业提供了大量高清晰影像,为云南鲁甸地震、巴基斯坦地震等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应急响应支持。

泰伯网

2013年9月26日,“快舟一号”升空24小时内发布的卫星影像,验证了“快舟一号”试验卫星的快速响应能力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曾在“快舟一号”发射成功的第二天就公布了该卫星拍摄的照片,证明了“快舟一号”快速响应的能力。2014年11月21日,我国再次使用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二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发射的使用方要求在规定天数内实现成功发射,所规定的时间之短,在我国航天发射中史无前例。但是随着卫星的成功发射,证明了“快舟”快得名副其实。

  2015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透露,我国火箭家族中的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将于年内首飞,它同样是一枚固体运载火箭。

  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是发展趋势,快舟进军商业发射亦实力不俗

  “快舟一号”曾引起国外的格外关注,在其顺利升空不到两个小时,美国航天网站“NASASpaceFlight”在首页头条位置以“中国秘密发射新快速响应火箭”为题进行了报道,称这颗新卫星很可能是中国“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的一部分,此前有消息披露,中国正在建设这一系统。

  “太空快速响应作战”是美国军方首先提出的一项计划,主要用于军事应急。比如当发生区域战争时,在很短时间内能够快速装配出一颗卫星,同时配套的快速运载火箭能够应急地将其发射升空。这种卫星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寿命也不要求很长。由于快速响应的需要,其火箭和卫星平时就组合在一起共同储存,需要时只需将火箭卫星结合体拖出仓库即可发射,准备时间非常短。

  美国《新闻周刊》曾描述这种卫星说,这是只有洗碗机那么大的卫星,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由建造好的零件组装起来,具有“与笔记本类似的即插即用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高红卫曾表示,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对地观测等临时性卫星发射服务需求方面,固体运载火箭是一种更加实用的选择,因而,研发低成本、快速发射的固体运载火箭是当今发展的趋势。

  目前,国际上类似这样的固体运载火箭有美国的“米诺淘”、欧洲的“织女号”、意大利的VEGA固体运载火箭,以及日本爱普西隆新型三级固体运载火箭。此外,欧洲阿里安6型大推力固体运载火箭也在研制中。现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主要以美国、俄罗斯、欧洲为主。

  “快舟一号”发射成功之后,高红卫认为,我国目前与世界在同步的起点上,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如果能实现卫星的按需发射,将发射时间压缩到数天以内,发射成本比目前的水平再降低20%左右,竞争优势将十分明显。

  我国“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由于较好地实现了成本控制,将使军民融合工作向前迈进一大步,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经济高效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满足各类空间应用和科学实验对灵活进入空间的需求。

  “快舟二号”的发射成功很大程度上为快舟后续的发展铺就了道路,据悉,研制团队已经在为快舟“下海”扬帆远航做着准备。

  延伸阅读:“快舟一号”使国家快速布局“天眼”变为现实

  2013年9月25日,“快舟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入轨,随后成为太空中最忙碌的卫星之一。

  “快舟一号”升空后,还没来得及绕着地球转几圈,它就接到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的任务:对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生地震的灾区进行成像,为救灾提供支持。一个月后,它又对台湾花莲地震区域的灾情评估提供支持,为开展人道主义救援打通道路。

  2014年3月,马航客机“失联”,“快舟一号”在疑似海域上空探查了11.5万平方公里,把99景共计54.2GB的数据传给了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和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泰伯网

“快舟一号”对云南鲁甸地震灾区进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大量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

  云南鲁甸地震灾害中,“快舟一号”是我国唯一一颗连续十余天对灾区实施天回归重访监测的卫星,成功获取高分辨率震区遥感影像75景,共计56.34GB,全部于第一时间在线分发给各相关业务单位,为地震灾害监测及灾情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该卫星获取的图像数据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监测方面得到初步应用。并监测了小煤窑和小炼油厂分布、融雪型洪水、敏感基础设施与区域及环境污染源等,为气象和环境监测等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持。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