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从白宫来信看政府如何开放数据

除信息公开外,开放数据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抛开机制体制不说,从技术上探讨,很多政府机构根本不了解应该采用什么数据形式,是开放原始数据还是经过处理的数据?关联信息是否够用?此外,开放的数据格式能否让第三方在软件开发角度顺利采用?

  我的邮箱里,躺着大量的未读邮件都是来自White House或是奥巴马的。

  第一次收到这类邮件时还挺兴奋,哇,白宫来信,高大上啊。那是2010年,因为帮美国一个朋友投票,所以注册了白宫网站,留了电邮在上面。于是成了白宫Mailing List列表里的一份子,邮箱里隔三岔五地来一封白宫邮件,时间长了,我就熟视无睹当垃圾邮件了。

  后来知道,奥巴马版的白宫网站2009年上线,新网站承诺将为“所有美国人了解政府业务提供一个窗口”。白宫网站是新政府扩展、加深互联网参与度的开始。白宫在新媒体方面把重点放在“交流、透明、参与”上,“提供及时、深入的内容,及时向所有人通报信息”,鼓励用户注册通过电子邮件获取最新资讯。像我这种不小心注册过的“外国人”也透过这扇窗户了解到更多美国本土的实时信息。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因为关注智慧城市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又认真地把一些相关信件打开看一次,发现这些邮件真的不算“垃圾”,因为里面有很多有用信息,而不仅仅是假大空的宣传口号。比如智慧美国项目实验床的构成,美国医疗、交通等民生项目的推动,并不是简单的公布政府动向,而是把项目背景、各阶段的时间点、可能用到的资金、建成后的收益等关键信息公布给大家,让人觉得有“干货”。

  最近的一封邮件是上个月,关于“重建美国”。这封信中列出了美国道路和桥梁的信息,数据显示,65%的道路到了该修缮的阶段,25%的桥梁已经难以承担重负,美国45%的民众得不到便利的交通。要改善大家交通环境,减轻拥堵,怎么办?邮件中给出了一个网站链接,可以在地图上查询整个国家道路状况(ESRI系统),以及下一步政府准备采取的措施。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在这么丰富的信息面前,我也忍不住在网站上多逗留了一些时间。政府公开的这些信息,不是靠标题抓人眼球,而是靠内容引人思考。

  资料显示,美国的数据开放格式多达46种,其中应用最广的格式是HTML、ZIP和XML这三种,数据集分别有20775个、12517个和11992个;在英国的数据开放门户网站上,共开放了13670个公开的数据集以及4170个非公开的数据集。

  近年来,中国在信息公开,政民互动上也做了很多尝试,市长信箱、政府微博、公众微信,渠道在四处打通,这是挺好的现象。但是我们还需要走得更远,需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信息公开得够不够?是否能“解渴”。在写这篇专栏之前,我特意上了一些政府网站或者微博去检验,所谓公开,更多的就是个政府新闻动向,单向发布,像是揭开了锅盖让人闻了下味儿,就又“嘭”地扣了起来。

  除信息公开外,开放数据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抛开机制体制不说,从技术上探讨,很多政府机构根本不了解应该采用什么数据形式,是开放原始数据还是经过处理的数据?关联信息是否够用?此外,开放的数据格式能否让第三方在软件开发角度顺利采用?一旦访问量增大,系统架构能否承载等问题,都需要通盘考虑。政府信息,不要一味地为了公开而公开,最好先问老百姓一句“您需要吗”,“您能用吗”?

  坐在中国家里,读着白宫来信,思考着政民互动、信息开放。谁说小人物不能想大事儿?(文 | 《3S新闻周刊》专栏作者 许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