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局的统一部署和组织下,由测绘成果管理司、办公室等司局和相关单位、地理信息企业组成的测绘应急保障机制立即开始运转。一方面,组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迅速调取地震前灾区数据资料,紧急编制甘肃省全图、定西市地势图、定西地震震源区域地势图和影像图、岷县地图、漳县地图等震区灾前地图,3小时内即提供给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办、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中国地震局和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办、国土资源厅、军区等部门,用于抗震指挥和抢险救灾。另一方面,立即组织航拍,获取灾后影像。由于地震发生在海拔3000米以上,无人机难以保证航拍效果,专家决定调度飞机进行拍摄。甘肃局紧急协调正在天水机场执行基础测绘航摄任务的武汉飞燕公司航摄飞机对灾区进行航空摄影。经过5个多小时的飞行,于当日20时获取灾区1200多平方公里0.2米分辨率影像数据。武汉飞燕公司连夜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并陆续提交甘肃局。
拿到航摄影像数据后,甘肃局马上组织局属生产单位连夜进行加工处理。经过技术人员通宵工作,完成了重灾区影像纠正、拼接和地图编辑,制作出了灾区真彩色影像图。这批灾后影像地图分辨率为0.2米,清晰地显现了受灾区域的房屋倒塌、道路损坏、桥梁垮塌以及滑坡等灾情,可直接用于救灾指挥、灾民安置、灾情评估等抢险救灾工作。甘肃局第一时间将图送抵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省直有关部门,同时传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由于数据量大、网络传输速度慢,甘肃局于24日凌晨派专人将数据送至北京。中航四维公司立即开展数据处理,并于当日上午9时前送至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加工编制影像专题图,提供给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等部门,用于开展救灾指挥决策和灾情分析评估。
截至24日17时,国家局累计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中国地震局等10余部门和单位提供灾区专题地图148幅、数据2554MB;向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办、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军区等部门提供专题地图和影像数据467幅,航空影像数据1200余平方公里,遥感影像数据5万余平方公里,为指挥决策、抢险救灾和次生灾害排查等提供了有力的地理信息支持,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时,在天地图和天地图·甘肃网站开通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专题,为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灾区受灾前后影像对比图,为甘肃卫视提供灾后震中附近三维场景视频,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
与此同时,相关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单位和部队也迅速行动起来,主动为抢险救灾提供测绘应急服务。
中煤航测遥感局派出两名航摄员连夜赶赴灾区,对灾区进行航空摄影,累计飞行15条航线,航摄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第一时间获取了灾区震后高分辨率航摄资料。随后,组织近百人进行影像处理和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等。经过连续18个小时的奋战,共解译新生地质灾害点1230处,并将相关资料第一时间提供给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
总参某测绘信息技术总站派出技术骨干,在地震发生4小时后赶赴灾区,争分夺秒,紧急航摄,共飞行4条航线,对岷县梅川镇、蒲麻乡等重灾区域进行了航摄,成功获取震区乡镇灾后影像数据100G。该站连夜组织数据处理人员加班突击,于23日凌晨3时赶制出地震灾区最新影像图,为前线救援指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总参某测绘导航基地派出29名官兵、8台车辆和两架无人机,火速赶往300多公里以外的岷县,于当日14时进驻重灾区梅川镇马家沟村。官兵们运用六旋翼无人机和中程测绘型无人机先后进行了两次航拍,制作出《马家沟村震后影像图》,为军区部队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详实直观的资料。
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坚守作业场所,第一时间制作出灾区仿真图、影像图和抗震救灾行动图。利用自主研发的军用沙盘快速成型系统,制作出地形沙盘。同时,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应急机动分队,携带20多个种类3200幅地理信息数据紧急驰援地震灾区一线。目前,已经制作、标绘各类地图300余幅,为部队实施救援提供了地理信息支撑。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