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嘀嘀打车”——变革传统的出租打车新模式

“嘀嘀打车”市场经理卓然谈到的一点内容令笔者印象深刻,她说,“嘀嘀打车”自诞生以来在北京发展得如此之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北京赶上了几次恶劣的天气如大雨、大雪等,这从侧面推动人们在出行时选择出租车来提升效率。

  “嘀嘀打车”市场经理卓然谈到的一点内容令笔者印象深刻,她说,“嘀嘀打车”自诞生以来在北京发展得如此之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北京赶上了几次恶劣的天气如大雨、大雪等,这从侧面推动人们在出行时选择出租车来提升效率。而在用车高峰时段,打车就是一张争夺战,“嘀嘀打车”就在这一段特殊的时间里,成为了人们打车出行的必备武器。

  《3S新闻周刊》:“嘀嘀打车”诞生以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在业内口碑很好,这段时间里咱们的公司是如何做的?

  卓然:我们是去年6月份确立做这样一款产品的,当时主要希望解决两个需求,一是解决最简单的出行打车需求,二是解决出租车司机以最快时间发现周围的打车需求,以满足乘客与司机之间的需求信息的匹配,提高双方的效率。产品9月份正式在北京上线。在运营中,我们不考虑为广告做投入,而是投入经费为利用“嘀嘀打车”接单的司机提供奖励机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希望靠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口碑传播把产品推广出去。目前我们在北京的司机用户数已超过13000名。

  《3S新闻周刊》:“嘀嘀打车”基于用户地理位置叫车有何优势?

  卓然:我们的后端分析可以做到司机与乘客的匹配,基于一个LBS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用户周边的所有出租车位置,当用户发出用车需求,被出租车司机接单时,可以即时地看到该出租车的位置、距离,以及动态移动,直观可靠,也有助于对出租车司机的有效监督。

  《3S新闻周刊》:后端的分析是否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卓然:是的,我们的产品对数据分析的要求非常高,首先是真人语音实时播发,预约订单需要有从文字转换成语音的数据处理,再者,出租车师傅收到的订单来自于方圆5公里范围内,这需要订单与出租车GPS定位的数据对接,为了减少司机空驶时间, 我们也会不断调整和优化订单策略,让司机更容易找到附近的用车乘客。

  《3S新闻周刊》:“嘀嘀打车”是基于智能手机系统开发的,但智能手机在出租车司机中普及率并不算高,这可能就是未来产品普及的一个门槛,怎样看待这一瓶颈?

  卓然:“嘀嘀打车”已经能给很多出租车司机带来更多收入,所以在经过口碑传播之后,很多司机都会主动去购买智能手机来安装产品。每天都会有新的司机加入进来,未来这一数据还会继续增长。

  《3S新闻周刊》:使用“嘀嘀打车”势必会耗费网络流量,这些出租车司机用户是否愿意为手机流量费买单?

  卓然:最早的产品版本确实很费流量,后来做了很大程度的优化。现在出租车司机只要开着服务便会不断接收乘客们发来的需求信息,一天就要耗费约5Mb流量。我们投入的运营经费中,有对出租车司机的流量补贴,一个月下来,司机平均花20-30元的流量费,这是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

  《3S新闻周刊》:您认为“嘀嘀打车”的服务能够为这个几十年的传统行业带来哪些新的改变?

  卓然:“嘀嘀打车”可以有效缓解出租车空驶及拒载问题,特别是拒载现象,很多司机在交接班时只载顺路客,但乘客不会理解他们的难处,一旦有乘客投诉拒载,出租车司机就会吃不消。当乘客意识到高峰期和夜间难打车的问题后,就可以使用“嘀嘀打车”来提前叫车。我认为我们的产品会让乘客形成良好的习惯。

  《3S新闻周刊》:“嘀嘀打车”已在出租车市场形成不小的影响力,如何看待这一市场的未来?

  卓然:横向来看未来两年内,我们会把所有有着“打车难”问题的城市都普及开来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经开放。纵向来看,我们会继续优化产品,加强信息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双方的效率,降低流量消耗,节约成本等等。从产品上看,“嘀嘀打车”未来也会和不断增加流量的入口, 让乘客可以更方便地叫车。我们希望把用户做的更大,所以公司会和很多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不会考虑盈利的问题。

  总结

  在出行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将服务规范化、创新化,谁就可能赢得一片市场的蓝海。从这些方面来看,两款产品都正在付诸着实践。

  笔者认为,“e代驾”和“嘀嘀打车”获得的初期成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抓住了市场的定量需求

  2.谋求建立标准化的服务

  3.拉动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

  4.更青睐做口碑营销

  5.有着清晰的运营模式和未来商业模式的预见性

  作为代驾服务,我们能够从中看到“e代驾”有机的运营模式和较为丰厚的代驾司机回报,对于产品未来的商业模式来说,除了推出增值服务外,一旦有了两端的用户粘性和达到预期的用户规模,也可考虑从两端收取费用。但代驾服务始终仍是一个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的出行服务,市场增长仍有待耐心培养,虽然“e代驾”官方发言其服务费用是行业内比较低的,但如能适当继续降低服务费用,或将能继续降低用户门槛,促进产品的普及。

  与代驾相比,打车服务则更显大众化,“嘀嘀打车”已经做到了很不错的两端使用体验,特别是对司机端来说,对产品的使用已经形成了不小的粘性。但我们应当明确,“嘀嘀打车”是一款有效帮助出租车司机减少空驶的辅助性工具,它不能影响出租车司机的正常工作,甚至牵扯到传统出租车市场的运营秩序。所以,如何与传统市场做出协调也是“嘀嘀打车”面对未来的发展所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本刊编辑 陈启临)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