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与中心北斗时空编码委员会举行工作座谈会

时空信息与其他数据融合所形成的动态大数据及其应用,是实现智能化信息服务的核心资源和创新主线。

11月10日,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副主任陈强、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综合处处长杨帆等领导赴东方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北斗时空融合编码中心管理办公室交流并召开座谈会,中心常务副主任、国信中科研究院院长姜洪成,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汪光辉,中心副理事长、UCDOS发明人、昆仑巢创始人鲍岳桥,副理事长任伏虎、董锦华、李彤等领导参加座谈会。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蔡驰宇、东方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副秘书长张风春、宋华斌、昆仑巢陆彦玮、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课题组组长、北京泰乐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鲍侠等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姜洪成主任主持。

北京大学时空编码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心副理事长董锦华介绍了时空编码产品技术基础和应用场景。北斗时空融合编码项目是基于“北斗+”进行的技术融合创新,它是一种创新的大数据技术基础设施,属于“数字化新基建”范畴。“北斗时空融合编码”基于时空网格框架,从时空维度和对象维度进行融合编码,在整体层面实现大数据的统一组织和高效检索计算,在对象个体层面形成连续的时空数据链,是作为基础设施支撑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活等各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利用。在真实世界中,时空具有客观性、唯一性、公共性。从时空维度出发,利用北斗网格码技术体系,可实现基于时空编码的万物数据互联互通。同时,网格本质上是一种规整的数据结构,天然契合分布式计算特性,因此在海量数据的处理效率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总结就是时空交互,网格计算。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副主任陈强表示,北斗时空融合编码项目是面向国家综合时空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一环。数据是联接“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核心关键,“数据融合”是基于“北斗+”开展的融合创新和时空应用中关键的推动方向之一,时空信息与其他数据融合所形成的动态大数据及其应用,是实现智能化信息服务的核心资源和创新主线。北斗时空技术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与其他产业领域融合,升级传统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兴模式,打造新兴经济,将会全面推动我国智能信息产业大发展。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可以与时空编码委员会建立合作机制,探索拓宽应用场景范围,挖掘全空间的时空信息服务的庞大需求,助力形成更加高效的时空应用服务市场。

随后,参会各方就如何推动北斗时空编码技术成果应用于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智能信息产业发展及大数据应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