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香港中大霍英东遥感科学馆开幕 遥感监察自然灾害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霍英东遥感科学馆于28日开幕,该馆设有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控制室,收集实时卫星图像,监测分析环境数据。科研人员会在馆内进行有关自然灾害的研究及监察工作,以减低天灾带来的人命及经济损失,并向公众推广地球信息和遥感科学知识。

  9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霍英东遥感科学馆开幕。出席开幕典礼的嘉宾,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吕新华及捐建人代表霍英东基金会董事霍震霆、霍震寰及霍震宇等。

泰伯网

  霍英东遥感科学馆位于中大的顶峰,占地2,090平方米,设有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控制室,收集实时卫星图像及环境数据,为重点区域编制实时环境监测分析报告。大楼亦设多个研究实验室,供不同的地球信息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计划之用,例如研究人员可在虚拟地理环境实验室运行空气污染及其它环境仿真系统;亦可在微波散射测量实验室内量度不同物质对微波信号的反应,从而在微波卫星图像中分辨不同地物。大楼同时亦设有一个多功能厅及展览厅,为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理想场地。

  2005年,中大受霍英东基金会慨捐港币四千万元,支持成立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第二期工程的科研大楼。大楼与在2005年落成的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相连接,为大学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研究的重镇,更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卫星遥感研究设施。馆内科研人员进行大量有关自然灾害的研究及监察工作,以减低天灾所带来的人命及经济损失,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及素质,并向公众推广地球信息和遥感科学知识。

泰伯网

  为答谢已故霍英东博士对中大的鼎力支持,中文大学特将该大楼命名为霍英东遥感科学馆,并于典礼上为霍英东博士铜像揭幕,以表达中大对霍英东博士及基金会的由衷感谢。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表示:“在不久的未来,希望‘霍英东遥感科学馆’成为香港及国内,甚至是世界上一流的科学研究中心。”

  捐款人代表霍震霆致辞称,“深信中文大学将致力于研究有关监测自然灾害防治、天然资源开发、人类居住环境规划等领域,并履行公众教育的重任,致力向公众推广地球信息及遥感科学。”

泰伯网

  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为中大的五大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中大于2005年成立全港唯一的国家级卫星遥感基地——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太空所)。该所由研究、教育培训和技术转移三部分组成,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海洋与海岸带环境、多云多雨地区遥感、虚拟地理环境、城市与城市群地理信息系统、都市人居住环境分析与仿真、智能交通系统、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以解决气候变化、污染、能源、灾害预警、精准农业等当前全球面对的问题。太空所辖下之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生学部,独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开设地球信息科学硕士课程和相关的证书课程,培养专家学者;并汇聚地区和全球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合力促进技术转移。

  太空所一直积极就世界各地的大型天灾意外作出分析,当中包括: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进一步了解这次地震的破坏程度,太空所启动了对“512”四川大地震的受灾影响评估网站(http://www.iseis.cuhk.edu.hk/gb/special/sichuan.htm),提供灾害地区的地理信息图及遥感数据,并紧密与国家救灾部门合作,协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此外,本年初墨西哥湾泄漏原油,造成非常严重的海洋污染灾难。为避免类似事故在南中国海域发生,太空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了一项对香港周边海域及南中国海的油污染监测研究,并将研究所得送交国家海洋局有关部门作实时跟进。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