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成从武再现江湖,创业瞄准高精定位

自高德地图退场后,蛰伏多年的成从武又有了新的创业蓝图。

泰伯网

撰文 | 泰伯网 苏神

编辑 | 鹿野

“一眨眼竟然过去了这么多年。”

自高德地图退场后,蛰伏多年的成从武又有了新的创业蓝图。

从电子地图、汽车导航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位置服务再到北斗加持下的高精度定位,对于一直在创业路上的成从武来说,聚焦低轨导航增强技术的火眼位置更像一个新舞台。

如同当年掌舵高德地图一样,创立火眼位置的当下,成从武始终认为,当今时代拥抱变化很重要,预见行业趋势才能全面审视高精度时空的深层价值。

北斗超越GPS,靠高精度

作为早期电子地图产业的亲历者,成从武在回忆之时,深感行业发展的不易。

“那时候要做地图行业,我们跟身边朋友、同事交流的时候,大家对这个领域很陌生,更不用说这一产业能得到资本的支持。”

从曲高和寡,到拥有忠实的拥趸者,导航定位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蓄力。

如今谈起火眼位置,成从武更愿意用类似“承前启后”、“一脉相承”这般词语去形容它与自己过往经历的关系。

在他看来,“从地图到导航定位升级迭代的过程中,高精度定位显然是其中关键的拐点之一。”

在北斗导航系统尚未服役之前,GPS几乎垄断了全球定位市场。随着我国建成了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工程才顺势掀开了从建设到应用的新篇章,这也令政府层面以及相关行业人士对北斗应用推广抱有了更大期待。

然而,任何应用都需要共生于大的生态体系之内,才有未来的商业模式可言。“北斗产业链链条非常长,至少到目前为止,若想要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趋于成熟,并非易事。”

毫无疑问,北斗作为后来者,需要一个将过去数十年的积累转化成一个被用户认可的机会。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上来讲,成从武指出,“目前北斗和GPS只能提供米级定位,两者差距并不是特别大。终端消费者并不在意自己用的是北斗还是GPS,他们只需要清楚导航定位精度高不高,使用手机等终端时定位速度快不快。”

这也意味着,高精定位成为北斗系统产业应用赶超GPS、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绝佳时机。

站在当前时间节点上,与其说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精准农业等新场景、新应用、新服务是北斗应用步入产业升级拐点的一个信号,不如说这是北斗产业全面迈向全球化过程中的破茧蝶变。

发射一批低轨道卫星组网,实现覆盖全球的实时厘米级定位服务,提供自动驾驶基础设施......便是火眼位置的初衷。

泰伯网

在火眼位置的设想之中,“如果现在把低轨小卫星的定位导航增强系统建立起来,在增强、补充北斗系统的同时,与北斗构成一体化的完整系统,再打通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迅速为市场提供升级服务,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北斗应用的市场占有率,赶超GPS。”

高精定位,低轨增强呼之欲出

当传统的卫星导航已经无法满足精度需求(常规卫星导航用户定位精度是米级),市面上已有不少导航定位服务商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精度指标。

在高精度定位导航市场中,上市企业中海达、北斗星通等诸多市场参与方利用RTK(载波相位动态差分定位)还是PPP(精密单点定位)亦或地基增强系统(差分站)等差分实现方案,得以获得优于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在成从武看来,“一个产业机会来临的时候,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过渡性的产品填补市场前期的空白,从而抢先抓住其中的商机。”

也就是说,不论是RTK还是PPP亦或地基增强等提高定位精度技术,的确依托先发资源优势培育了一定市场与用户粘性。

只不过,已有差分技术所能实现的厘米级绝对定位,只能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确保能够获得,无法覆盖海洋及偏远地区等。

具体来说,如地基导航增强技术可以实现厘米级甚至对特定静态用户毫米级的定位精度,但地基系统依赖基准站建设,单基准站覆盖范围有限,定位精度和稳定性随着用户离基准站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有汽车从业者表示,“市场上已有的定位差分服务,应用不稳定,覆盖面还不全,再加上服务成本、费用比较高。”

尤其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产品是面向全球化的,稳定、广覆盖的高精度定位势必成为其全球化的发展基础。

相较之下,聚焦于星基高精度厘米级导航的火眼位置,更倾向于通过低轨小卫星星座,发挥星座全球覆盖和信号链路增益大等优势,向全球用户广播导航增强信息,缩短用户收敛时间,实现快速厘米级定位增强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提供完善的完好性监测服务。

能够确定的是,作为北斗系统的重要补充,低轨导航增强之所以能衍生出新的市场,并受到客户、资本的青睐,首要原因是需求巨大。

例如,从车厂的角度来说,其自动驾驶的需求非常迫切,低轨星基增强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实现厘米级精度。

泰伯网

一般来说,主流无人驾驶技术主要依赖基于视觉图像联合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辅以高精度数字地图,实现诸如车道的识别和精确定位等功能,同时使用各类雷达实现运动状态监测,实现碰撞监测和规避。如果在这一系统中引入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信息,可以大大简化车辆状态的信息处理复杂度。

低轨导航增强或重新定义市场格局

而公司团队深知,低轨星基增强路线的门槛并不低。“要建成一个星座,首先要拿到轨道、频谱资源等;此外,必须保证星座的可用性、完好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后续才能为地面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稳定的系统;建成之后,还面临商业化的挑战。”

不过对于一个已经拥有过上市时刻的人来说,相比过往的创业,成从武自是驾轻就熟,尤其拥有多位具备多年航天工程研制研发经验技术专家的加持。

直面市场的挑战,团队也在不停地问自己:如何实现超越GPS跨越式的发展以及这一超越的最大突破口在哪?

从国内外整个卫星导航产业市场来看,中美在应用领域几十年的差距仍不容小觑,但在低轨导航增强领域的实践上,双方难得重回同一“起跑线”,甚至我国已经略微领先。

据了解,一家美国初创公司修娜(Xona)从2018年起亦提出全球卫星导航低轨星座设想,计划在未来几年间计划发射300颗左右的卫星,提供PNT服务。其首颗技术验证卫星今年5月刚实现发射。

回看国内市场,有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北斗将带动形成国内8,000-10,000亿元规模的时空信息服务市场。其中,底层软硬件技术更为完善的高精度定位市场成为最受关注的市场之一。

而低轨导航增强这一赛道并不孤单,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和制造业巨头如吉利都在竞相布局。

作为唯一一家经中国无管局组织的频率论证会审核通过、完成业务频率国内协调,开启国际协调的市场参与方,火眼位置已于去年10月发射的“天枢一号”,是火眼位置的首颗技术试验卫星。卫星日前通过在轨测试评审。经测试,地面终端接收增强信号后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和分钟级收敛速度,有效验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号体制设计和星上导航增强算法。

在这场高精度时空的浪潮中,火眼位置抢先入局商业航天领域导航增强赛道,更多抱着“开拓者”的信念,在导航性能、星座建设、产业模式、价值实现等多方面开展探索并有所突破。

成从武认为,从汽车等行业级市场延伸至消费市场,正是高精度定位应用落地的优选路线。“在未来几年的时间,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行业级应用快速成型,实现规模化,规模化带来边际成本下降。而由行业带动的规模延伸外溢之后,将顺势带动消费电子行业相关的普通消费产品的购买力。”

泰伯网

正因如此,在“天枢一号”试验卫星基础上,火眼位置公司将计划2023年初完成业务星座一期卫星研制发射,实现分时段的区域服务能力, 2025年完成天枢低轨导航增强星座系统建设,为地面用户提供连续不间断的实时厘米级导航增强服务和各类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精准农业、无人机、高精度地图等领域。

从这一角度来看,以高精度定位为基础生态圈的理念下,火眼位置或将成为第一个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低轨导航增强公司,并有望成为北斗导航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孵化出天基时空基准服务系统。

只不过,重新聚焦到导航定位这一市场,以成从武为代表的团队所面临的已是与20年前截然不同的市场格局。基于未来长期的市场前景,火眼位置后续在星座建设、地面支持系统的搭建、应用场景的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筹划,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