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谈自然资源高层次人才培养

王焰新认为,首先国家高质量发展亟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基础。

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的高校,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应如何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自然资源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围绕上述问题接受了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

泰伯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

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

王焰新表示,地大(武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深入推进党建思政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一是用理想信念的充足养分滋养青年。2021年,学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创建全国高校首个“美丽中国讲师团”,院士专家、领导干部、青年师生、离退休老同志齐上阵,深度开展“千人千讲”“百团百场”等系列活动,将党的最新理论等送到学校师生和广大社会群众身边;组织“百马行动”“地学之光”等一批师生宣讲团,把党的理论带入田间地头。

二是用优质鲜活的课程资源导育青年。学校坚持把党史故事、抗疫实践、奥运精神、大国重器等作为思政教育生动教材,把“思政大课堂”搬到祖国的山川河流、田野乡间、广袤大地上,让青年学子在践学力行中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十四五”期间,学校还将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推进自然资源传媒学院建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是用科学完善的成长体系支持青年。近年来,学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全面改革育人评价,并成立本科生院、人力资源部、高等研究院,进一步强化教师思政、人才引育、科研育人。同时,有效利用院士、专家资源,联合打造线上“地球科学大讲坛”系列公开课,面向“智能+地球科学”交叉学科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球科学的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跨学科教育和研究

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大背景下,我国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育的内外环境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王焰新认为,首先国家高质量发展亟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基础。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必须要把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作为重要基础。地大(武汉)作为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的“双一流”建设大学,学校、学科和学者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应该为我国提供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保障国家重要矿产资源安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及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关键资源环境问题提供“地大方案”,为实现创新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地大力量”,加强在全球变化、防灾减灾、深地深海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不断提升学习的创新策源功能和服务贡献能力。

其次,自然资源行业转型发展亟需革新地球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范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科学技术加速在自然资源领域应用,并改变野外调查、观测探测、数据分析、模拟试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体系。这既为我们解决能源转型、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资源环境问题带来新的机遇,又对传统地质工作理论、模式和方法带来巨大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跨学科教育和研究,拓展传统地球科学的研究视野,革新地球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范式。

再次,高等教育发展亟需推动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升级创新。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新阶段,分类发展、开放多元的政策导向更加鲜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交织融合,正在引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创新。因此,必须加快推动地球科学优势学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把价值塑造融入专业教育。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学加速教育形态革命,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也必须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发展决策深度融合,推动教书育人、办学治校的现代化。

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在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自然资源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地大(武汉)又有哪些好的举措和经验?

王焰新说,地大(武汉)在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的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建设地球美好未来的信念和能力”作为重点。

王焰新进一步解释道,一是培养“品德高尚,心中装满祖国山河”的人才。长期以来,学校把“品德高尚”作为地大人才培养的头条标准,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结合。面向未来,我们的人才培养要从培养适应现有岗位要求的人才,逐渐向培养引领创造未来人才的转变。

二是培养“基础厚实,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当前,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学科能够认识和解决的,因此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既要解决地球今天的问题,又要解决地球明天和后天的问题,这就需要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通过开展大类培养、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等,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地大(武汉)已整合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在内等9个高水平科研平台,组建高等研究院,同时不断创新科教融合培养一流本科生模式。此外,学校还发起成立“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是培养“专业精深,勇攀科学和人生高峰”的人才。学校紧跟全球变化、防灾减灾、深地深海、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亟需解决问题和国际前沿问题,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和交叉学科建设。2021年,学校自主设立“健康地学”“绿色矿业”等8个交叉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获批备案。

四是培养“知行合一,为着使命负重前行”的人才。学校积极推进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努力培养自然资源行业拔尖创新和领军人才。2021年,地大(武汉)发起“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组建了50支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1200余支社会调查小分队,共计1万余名师生奔赴长江流域各地,围绕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普法宣传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以青春绘就长江大保护最靓底色。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