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新领域】环保市场的壁垒和机遇

那些专注于环保领域的投资公司更愿意寻找那些已经进入盈利阶段、但在整体上还处于中前期的环保企业,初创型环保企业则很难说服投资人进行早期的投资,因此环保行业面临着多PE而少VC的局面。

泰伯网

  2014年3月20日,由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北大科技园和创业家传媒联合主办的“2014创启未来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启幕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活动也为当日难得一见的蓝天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启幕式上,来自环保行业的专家、企业代表们纷纷谈到在环保科研领域以及各自细分市场的发展成就;同时,一些来自环保投资圈的企业经理人也出席了启动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作为投资领域的代表,他们长期关注环保领域的市场发展,眼光独到,善于发现极具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并给环保企业或与环保领域间接相关的企业提供建议、帮助,以及融资支持。

  会上,这些投资人的演讲观点清晰,他们坦诚谈到了环保领域现存的问题,强调了政策环境下产业的利好形势,同时也给出了他们对于环保产业新机遇的认识和预判、笔者就他们的观点加以整理和总结,并旨在提供有关环保市场的宏观状况供地理信息企业参考和进一步解读。

  现存的壁垒

  第一,环保产业面临着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困局。一些重点的环保科学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之中,没能走出实验室,这与环保市场发达的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究成果和市场运作机制并未真正地结合到一起,一来是由于在国内人们对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意识比较淡薄,二来则是因为环保领域的市场投入存在着运作周期较长、回报慢的问题,这就需要环保领域的创业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漫长的市场化过程中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二,国内环保领域人才仍处于缺乏的状态。环境保护是多专业交叉、多领域细分的复杂科学,环保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市场开拓,也在着重寻找这一类高素质的员工伙伴,这就使得环保行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或者说跨界人才作为支撑。其中,技术型的复合人才具备了环保产品研发的远见和多领域知识的专业基础,他们更加懂得用适合的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软硬件技术开发新产品;而市场型的复合人才则掌握着丰富的对外拓展渠道,他们易于将环保理念和产品带入到新的市场,促进技术的市场转化率。目前来看,这两类人才都是环保行业所极为欠缺的。

  第三则见于环保投资领域形成的固定投资模式。由于初期的环保创业企业面临着运作周期长,企业见效慢的问题,那些专注于环保领域的投资公司更愿意寻找那些已经进入盈利阶段、但在整体上还处于中前期的环保企业,初创型环保企业则很难说服投资人进行早期的投资,因此环保行业面临着多PE而少VC的局面。面对这样的问题,投资机构也将同环保创业组织合作,进一步关注和分析初创型企业的潜在优势和市场前景。与此同时,主要的融资渠道投资领域、银行创业基金以及政府的资金扶植之间应当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融资纽带。相对的,环保企业也应当学习如何同资本打交道,从而使自身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有效得到资本的支持。

  难得的机遇

  有关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早在2010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后,就确定了节能环保产业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随即在中共中央的“十二五”规划中也在继“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科技支撑”、“发展环保产业”、“加大投入力度”等政策性措施。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将引导并促进环保企业发挥优势,开拓市场,同时也将吸引越来越多与环保行业间接相关的企业进入到这个领域,地理信息企业正是其中之一。这些利好将持续促进资本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并逐步呈现投资多元化、细分化、垂直深入化的趋势。

  环保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大众支持。由全国人民共同响应对抗环境污染的战斗似乎始于2013年的1月份。那时,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以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家环保部制定的“三步走”战略中也正式落实对PM2.5污染物的监测。一时间媒体对于PM2.5危害的高集中度关注和报道甚至引发了人们对于健康危机的恐慌,这也是广大媒体首次真正意义地把公众的视野焦点带入到环保问题中来。人们对于环保关注的升温也引发了“环保思维”效应,正如同互联网思维那般普及,从最为敏感的大气污染,乃至水域污染、垃圾污染等角度,人们更重视以环保理念对待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随着人们对环保产业的关注加深,将进一步推动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从人才建设来看,也会让更多的新一代群体进入到环保行业中来。

  环保市场的酝酿和扩大,在国内培养了一批知名的环保企业,其中不乏一些上市企业,而在A股市场的上市企业中年营业额达到5亿至20亿不等。有分析机构认为,截至十二五末期,环保市场将会形成约2万亿人民币的产值,机遇之下,特别是在一些垂直领域,市场中还仍然存在着诸多空白。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随着政策层面的逐渐放开,政府允许企业提供技术共同参与从物联网感知到监测平台的搭建,这一市场的盘子正在逐渐扩大,未来,这一细分领域也将逐渐形成包括数据采集、整理、监测、分析以及专业提供数据服务的市场供应链,而产业的聚合也将进一步促进技术的强化、人才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大。对此,企业应当主动关注国家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基于技术研发提供符合专业及大众领域最需要的环保产品和服务,并形成业内企业间和跨界企业间的合作,这条环保市场之路才能越走越广。(文丨本刊编辑 陈启临)

本文由3sNews.Net原创发表,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news.3snews.net/2014/0414/29788.html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新领域】利用GIS预测旅游需求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