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中华谱牒”申请世界记忆遗产 GIS提供申遗平台

作为发起人之一的林伯工说,中华谱牒要申遗,必须要有一个申遗的平台,而南京师范大学的“华夏民族家谱地理信息系统(简称华夏GIS)”,正是林伯工所谓的申遗平台。

  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族谱,我国的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宗谱作为特殊的历史文献,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12月3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上,南京师范大学与中华大族谱协会联合发出倡议,启动推进“中华谱牒”世界记忆遗产申请工程,欲将“中华谱牒”申请世界记忆遗产。

  中国之大,华人之多,作为记载一个家族世系渊源的宗谱,散落在世界各地,有个人珍藏的,有图书馆收藏的……这样的状况如何申请世界记忆遗产?

  作为发起人之一的林伯工说,中华谱牒要申遗,必须要有一个申遗的平台,而南京师范大学的“华夏民族家谱地理信息系统(简称华夏GIS)”,正是林伯工所谓的申遗平台。这套由南师大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闾国年教授历时数年,研发出的的华夏GIS,将原本侧重于代代相传的“时间谱”完善为蕴含家族空间分布、家族空间迁移等相关信息的“时空谱”。

  登录陆华夏民族家谱GIS,网友只需在网站平台上录入家谱的信息,系统会将家谱信息自动录入、编辑、分析、表达家谱,就可以生成家族的迁徙路线及空间轨迹。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帮助网友绘制祖先迁徙的古地图,像关羽家族迁徙图就是网友热捧的“范例”,从解县、平原郡到洛阳,关羽的一生就被浓缩在这张迁徙图中了。

  时间流转,古今地名变更,这些包含了历史事件的古地图是如何来的?原来,在GIS系统后台,有上万幅研究人员搜集的古地图。其中,仅南京就有200多幅。从五六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到越王筑越城,历经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及南唐、明、太平天国、民国到如今,2000余年的建城史中有着跨度达1700多年的建都史,每次更迭地名都有变化,而每次变化都是一张图,如此丰富的古地图,让原本记录在纸上的族谱在这套系统中立体起来。

  专家认为,关注谱牒文化,已经不单是寻根问祖问题那么简单,如果将这些迁徙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统一起来,有助于研究中国人口的问题。例如,抗美援朝期间,就有研究中心以我国人口普查中的寡妇,来估算战争中伤亡的人数和兵员地区来源。而我们的家谱中有着大量社会、民族、风俗等信息,地理家谱GIS如果最后能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时空谱”建设起来,并动态可视化表达,利于传承华夏文明,利于海外华人认祖归宗,增强民族凝聚力。

  新闻链接

  世界记忆遗产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例如云南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具体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

  为何要将“中华谱牒”申遗?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华侨林伯工先生告诉记者,谱牒编修及其研究世界有之,但大都局限于皇族和贵族,中国谱牒编撰和研究最初也仅限于皇族、贵族,及至宋代就普及至民间。我国谱牒的编修和保存,数千年以来都是依靠家族体制来完成的,它以真实的父系血缘关系为主脉,记载着一家一族的历史沿革。

  千百年来延续的“草根性”让中华谱牒具有独特的个性,它保存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原生态,昭示着独特地方文化的传承,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中华谱牒不仅是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东方文化瑰宝,世界文化宝藏。

  到了近代,由于历史原因,很多珍贵的族谱都被毁。随着盛世再现,族谱保护也迫在眉睫。“事实上族谱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正史不载者求诸于方志,方志上没有记载的则求诸于宗谱,许多历史谜团都是在宗谱中找到答案的。我们近邻朝鲜、韩国等对族谱的保护,非常热衷。尤其是朝鲜,其家族族谱非常完善。因此,如果不尽快申遗,很有可能重蹈端午申遗的覆辙。”因此,此次会议的主旨之一就是以大中华谱牒申请世界记忆遗产为目标,组建大中华谱牒申请世界记忆工作委员会。(曾亚莉)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西安消防实现无人机火场侦查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