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LBS:地理意识为SNS应用开启的另一扇窗

或许现实正在用这种方式提醒业内人士:SNS+LBS能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不是互联网技术,而是网站开发者能否将“地理意识”完美地融入SNS当中,以满足广大用户的应用需求。

  随着7月2日360圈的轰然倒下,互联网的这场从2006年发起的SNS高烧终于有了退却之势。这边厢,SNS因资金链断裂而关站已不再是新闻;那边厢,来势汹汹的微博,凭借与移动终端绑定而凸显的便捷性,迅速成为各大网站的新宠,大有将SNS置于死地之势。面对Foursquare点燃的LBS烈火,已初尝隆冬之寒的SNS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

  “你可以在一张地图上看到各地冒出来的信息,这里不仅有类似Twitter的短文字和图片,还有视频信息。” 这是365ren上一位博主的畅想。就在不久前,记者参加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会议时,赫然发现这样的网络服务其实已经在孕育之中了。

泰伯网

系统主界面(3sNews 配图)

  “我们叫它‘大众分享信息演示系统’,一个很技术的名字,一点都不Marketing。”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产品技术中心总监陈欣说,“事实上,设计它的初衷只是用于会场演示,体现‘GIS:让人类认知世界’的主题,所以它仅仅是一个Demo,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网站。”

  尽管这是一个无心插柳之作,但记者感觉,或许它能为正在头脑风暴如何与LBS相融合的SNS们带来一些启发,SNS+LBS=?

  启发之一:为信息贴上地理标签

  从系统界面图上,我们看到,用户在发布短消息、图片或者视频的时候,可以与地理位置挂钩,也就是为所有信息贴上“地理标签”。当用户点击地图上的不同省、市、区、县甚至街道时,可以直观的看到其他网友在这一地区发布的信息。

  在这一系统内,用户除可以对地图进行缩放外,还可以在eMapZone街道图、BingMaps影像图、中国1:400w基础地图和ETM全国影像图四种底图间进行切换。

  这种展示方式不仅彻底打破了传统SNS网站千篇一律的显示界面,更重要的是将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关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泰伯网

BingMaps影像图下的界面(3sNews 配图)

  启发之二:引入时空维

  一直以来,时间对于SNS只是时间本身,但当SNS通过附加的地理位置引入空间维度后,就有了时空的概念。这样一来,不仅发布的信息更具个性化,用户还可以查看某一天发布的信息位于哪些位置,或者通过位置来搜索信息,甚至能够选择一个时间段进行动态播放,查看信息随着时间推移而在地理空间上产生的变化。

泰伯网

信息的时空展示(3sNews 配图)

  启发之三:加入关注度分析

  当信息与地理位置关联以后,用户可以进行基于位置的空间分析,从而获取到更多有意义的信息。比如,针对某一类主题或某个时间段,用户能够了解哪些地方关注该主题的人多、哪些地方关注的人少、整体的区域分布情况,甚至可以再进一步分析形成原因、对整个区域的影响程度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等等。

泰伯网

关注度分析(3sNews 配图)

  LBS:地理意识为SNS应用开启另一扇窗

  不得不说,这确实有些戏剧性,因为这一系统的设计者不是某个SNS网站,也不是哪家互联网公司,而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的软件厂商。或许现实正在用这种方式提醒业内人士:SNS+LBS能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不是互联网技术,而是网站开发者能否将“地理意识”完美地融入SNS当中,以满足广大用户的应用需求。

  “地理意识”不仅指是否会看地图,还包括个人对某个地理位置的感知以及对附加在该地理位置上的信息的掌握程度,如语言、宗教、人口、饮食、文化、商业,甚至是战争等。GIS正是体现地理意识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LBS的运行需要GIS平台支持,但在国内的互联网圈内,懂专业GIS的人相对有限。同时,由于我国对于大众的地理意识培养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和互联网专家也对GIS能做什么以及LBS将为SNS带来哪些机会缺少预期。而在美国,培养下一代的地理意识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GIS早已纳入美国的中小学教学计划,在地理教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基于LBS的互联网创新之火首先燃自美国。

  对于国内众多SNS,GIS专业知识的匮乏和地理意识的缺失或成为SNS+LBS能走多远的最大障碍。

  总之,对于SNS与LBS融合的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和争论的阶段。如何抓住LBS带来的机遇,同时化解随之而来的挑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SNS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